第16版:时事·要闻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喜迎党的二十大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10月1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
——记第三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吉首大学湘西文化博览园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佳俊

  通讯员 孙立青 喻宏辉

  “真正感受到了湘西文化的神秘,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10月9日上午,吉首大学湘西文化博览园内,看着眼前精美的土家族织锦和苗族刺绣,2022级大一新生杨露如此感叹。

  吉首大学湘西文化博览园始建于2006年,由黄永玉艺术博物馆、沈从文纪念馆、武陵山生物科学馆、吉首大学校史馆、湘西民族文化博物馆、生态民族学博物馆等6个文化场馆组成,占地面积8000余平方米,是吉首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今年入选全省第三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学校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立德树人各方面、全过程。”吉首大学党委书记廖志坤表示,博览园便是重要阵地之一。 

  十多年来,该校通过组织进园参观、开展课程教学等多种方式,切实发挥博览园文化育人功能,不断增强各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据不完全统计,建园以来共有数万名新生通过入学教育等方式参观博览园,接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湘西物质和精神文化的熏陶。

  “我们不仅服务于校园师生员工,同时也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曾负责博览园管理工作的张华老师告诉记者,博览园节假日一般不休息,一年开放时间在350天左右。

  据统计,近3年时间博览园共计接待湘西州学前儿童和中小学生9000余人次、游客76000余人次。

  博览园还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和文化扶贫活动,将科普“大篷车”开进偏远地区,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武陵山动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其保护”“乡村振兴战略”和民族理论政策等宣讲活动,为当地群众带去科学文化知识和民族文化知识。

  近年来,博览园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湖南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基地,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经验说】

  近年来,湖南省积极发挥高校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各方面。

  吉首大学是一所办在民族地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高校。学校探索出“筑同心、树信心、献爱心、顺民心”的“四心”育人工程,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听党话、跟党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

  吉首大学湘西文化博览园形成了“12345”的工作思路——围绕“立德树人”这条主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建好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两支队伍,加强资源建设、基地建设、载体建设3项建设,举办爱国爱校教育、志愿者培育、文博通识教育、民族文化展览等4类活动,开展对外开放、科普宣讲、关爱学生、课程服务、优秀社科普及读物推荐5项服务,成绩显著,已成为文化育人的重要场所、科学普及宣传的引领窗口、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特色小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坚强阵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