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熙斌
2022年1月,由王金石主创,石纲、石劲松、旷小津、谭长德参与的《锦绣潇湘·南岳衡山七十二峰图》中国画长卷,荣获了“第二届湖南省文学艺术奖”优秀作品奖。作品在湖南画坛、当代中国山水画界和观者中,产生强烈的视觉震撼,彰显了潇湘山水艺术自身的精神风貌。我品读王金石的南岳衡山巨幅长卷和《茶山》《茶山新绿》等湘西山水画,感觉到一种独特的韵味。他的凝练、简约的笔墨,高度概括衡山南岳、湘西山水世界的万象,呈现出自然的气息与内美,传达出他寄情湘西、潇湘山水的那份淡泊、悠远与情怀。
王金石的山水,以营造“湘西村落”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湘西山水给他以艺术的滋养。他描绘熟悉的湘西风景,将视觉语言加以想象组织,晕染出浓厚的乡土色彩。他深入挖掘湘西自然山水和人文山水原生态的视觉特质,形成了当代湘西山水画独特的意象形态。他的画作表现了湘西的风土人情,出现在画中的灰色的山崖、黑色的瓦顶、洁白的粉墙和若有若无的烟云,荡漾出一股静谧与淡淡的忧伤,洋溢着动人肺腑的诗意。画作中那些重叠的山、浓密的树、平和的山寨、丰饶的田园,那道道有诗、步步有画的秀丽山川,时时在他笔下的“湘西村落”中,透出平和安详的悠远意境:开阔中见其幽静;古朴中露其清新;原始而不荒蛮……湘西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有着深情厚意。在他笔下的写意山水画,与其说是形的展现,不如说是情的释放。《茶山》《茶山新绿》《山坳人家》《莲峰盘云》《青崖晓色图》《富春江》等,无不是“情”与“景”的交融之作。它们表现了大湘西的山川风情,巧妙地把作品的思想内涵通过塑造的湘西山水的艺术形象,潜移默化地告诉观者,促使观者同画中的景物对话,让人发现深藏于那里的隐喻和思想。这些作品有着令人神往的力量,唤起人们对湘西、潇湘的美妙胜景的追忆和怀恋,向世人展示了艺术家描绘大自然的杰作。
自隋唐以迄明清,画家的作品举不胜举,多少大家的长卷精品流传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如,国人尽知的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明末清初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当代则有张大千的《长江万里图》,这都是真正的国宝。正是由于长卷的独特形式,既令画家神思自由驱遣,也有其样式幅面的尽收一图。对于古今的中国画家们来说,它似乎更有吸引力,令人纷纷乐此不疲。
王金石教授是中国当代山水画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创作一幅让观者荡气回肠、震撼心灵的巨幅山水画,是《锦绣潇湘·南岳衡山七十二峰图》背后老中青三代实力派画家都在追逐的梦想,需要他们几十年的厚积薄发、倾其才情,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
《锦绣潇湘·南岳衡山七十二峰图》画卷有两幅,一幅是长72米、高1.3米的线描长卷,一幅是长36米、高0.7米的彩墨长卷。画卷气势磅礴,浩瀚壮观:以衡山主峰回雁峰为首,长沙境域岳麓山为足,从湘江源头开始,绵延至岳阳楼入洞庭;画卷的山川地貌丛遂曲折,忽而开朗;著名景点、红色遗迹、伟人故居(韶山毛主席故居)、文人先贤故居(齐白石故居、曾国藩故居)、知名建筑、人文景观、湘江沿岸的城市群,或聚或散,尽揽画中;线条之参差,山脉之肌理,均为势而用。画卷有崔巍整肃之势,也有淹润华滋之美。南岳七十二峰的峰峦迭叠,潇湘之水由西向东的蜿蜒奔流,摄人魂魄的画面气息,无不令观者叹服于画家们的豁达胸襟、宽宏的气度和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这是一幅全景式勾勒南岳衡山的扛鼎之作。整幅作品笔墨酣畅,气象雄伟,云蒸霞蔚,郁郁苍苍。《锦绣潇湘·南岳衡山七十二峰图》长卷画,兼工带写,以水墨小写意青绿山水画的画法为主。通篇崖壁,画家们采用中锋、侧锋勾勒,斧辟、披麻等法交替,间杂渴笔皴擦,画出了饱经风蚀,河水涤荡后潇湘河山之魂。细读这幅“洞庭衡岳间八百里连绵山川”的巨幅长卷,观者会深深感受到,南岳衡山七十二峰是画家们创作的一个载体,他们是借南岳衡山书写心中对湖湘文化的挚爱,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如果没有深厚的自然人文山水情感的积淀和丰富的艺术语言储备,以及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要创作出这样一幅必须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巨型山水画作品是很难想象的。这幅巨幅长卷,可以说是画家们描写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首山水画交响乐,是一首用中国画写就的瑰丽诗篇。
王金石的“湘西村落”系列山水、南岳衡山长卷画,是一种艺术的美,也是一种心灵的美、思想的美,渗透着艺术家心灵的寄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表达。每一个怀念故乡情结的游子都能从王金石的艺术世界中读出自己回归家园的心灵之路,这也许就是王金石倾力营造“湘西村落”,他的创作团队营造南岳衡山的美妙胜景魅力所在。他们对湘西故乡和南岳衡山的感怀及情结,他们的回归家园的艺术之路,将为所有眷恋于故乡的游子带来思考和追寻,产生心灵的共鸣与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