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璇
通讯员 易晖 陈小芹
炎热夏日,驶离岳阳市区16公里,记者来到岳阳县新开镇龙湾村。这里山林众多、凉风习习,湘莲、葡萄长得果实饱满,创业热潮涌动,鞋厂、酒厂在繁忙生产,新引进的商贸物流项目在加紧施工……
“从全镇末尾跃升到第一,龙湾村集体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新开镇党委书记刘潇介绍,去年,龙湾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解决当地劳动力450余人就业。
小村直供大品牌
吹着空调、坐着干活、吃在食堂……在龙湾村生活了40多年的陈明珠,怎么也没想到,在村里工作竟和城里一样,不用风吹日晒。她每天骑摩托车上下班,“通勤”时间5分钟。
8月5日上午,兴胜鞋材加工厂门前,一辆大货车运来崭新的进口面料;同时,2000余双鞋面装箱上车,发往外地。厂长李菊华满脸笑容地说:“最近订单多,3条生产线都开了。”
2018年,鞋厂厂房还是一栋闲置的村民活动中心,共3层1800余平方米,挂在网上租赁,鲜有问津。在外打工的李菊华得知后,决定回村创业,干老本行做鞋面。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李菊华携手龙湾村、共和村村支两委,三方共投入176万元成立鞋厂。租场地、添设备、招工人,仅1个月就实现投产。
跟李菊华一起回村的,还有陕西人胡艳。“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以前没做过鞋,现在一个新式样教几遍就熟了。”车间里,电动缝纫机的声音此起彼伏,负责技术管理的胡艳正在严格检查做好的鞋样。
去年9月开工以来,120多个村民先后进入鞋厂工作,其中9人家庭贫困或身患残疾,每月发放工资36万元,并为龙湾村每年带来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
“龙湾人做的鞋,外国人穿了都说好!”李菊华说,鞋厂生产的鞋面统一供给国外某知名运动品牌,双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目前生产订单已排到2025年。
古酿酿出好酒香
上世纪80年代,龙湾谷酒因以山泉、纯粮酿造,醇香浓郁,声名远扬。
“龙湾曾是浏阳河酒、常德大曲的原酒供应地。”村民回忆,当时每到出酒时节,村里停满大大小小的外地车辆。
家庭作坊、手工酿造,导致谷酒供不应求。但有人看中“商机”,在酒中兑水,以假充好,败坏龙湾人做好酒的名声。
龙湾村村支两委在清理村级资产资源时,没有忘记这一笔无形资产。继承祖辈酿酒技艺的小伙陈亮也不甘心:“龙湾一定可以再出好酒!”
2019年,在村里支持下,陈亮成立岳阳市龙涎谷清酒业有限公司,注册“巴陵老龙湾”“谷清”商标。建有白酒品质检验中心,生产车间安装监控设备,生产过程全透明,让消费者喝上放心酒。
陈亮用于制酒的原料,取自于当地农户种植的无公害生态稻谷。去年,陈亮以高于市场价格收了8万公斤。今年村民都抢着把稻谷卖给他。
春不打鱼,夏不酿酒。8月,陈亮的酒厂静悄悄,酒窖里堆得满满当当,即将迎来下半年的销售旺季。“前年销售额41万元、去年60万元,今年已有65万元、全年应会突破100万元。”陈亮充满信心。
目前,龙湾村村支两委牵头,联合全村15家谷酒作坊成立合作社,打响“龙湾谷酒”品牌。合作社以无公害稻谷种植为源头、标准化质量管理为抓手、谷酒文创为突破口,计划3至5年内,形成龙湾谷酒种植、加工、生产、销售全产业链条,年产值超1000万元,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支柱之一。
汗水绘就新生活
在龙湾村集中建房点,柏油路平坦整洁,房屋错落有致,到处干干净净。
去年,龙湾村被评为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村党总支书记马水兰感慨,从前大家认为环境再好,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现在村里日新月异,老乡回来建家乡有信心,产业类型多样化,村集体经济成绩喜人。
龙湾村原高垅砖厂占地34亩,几年前关停拆除后,土地无法复耕,一直闲置。村支两委班子努力盘活这一集体资产,召开党员组长会议,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最终形成以集体建设用地租赁招商的发展思路。
“家乡越变越美,交通越来越方便,我们创业有信心!”一直在外打拼的邱常听到招商消息,带着资源、资金回乡,创办湘阳仓储物流有限公司。
曾经荒草丛生的土地上,而今建设如火如荼,邱常天天盯进度:“项目投产后,不仅能让更多乡亲上班赚钱,还将为村集体经济一年增加10万元以上收入。”
夏日清晨,村民方志贤4时起床,戴上探照灯去河里采摘新鲜的莲蓬,交给龙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售卖。“村干部帮忙网上销售,比我自己卖得好!”方志贤高兴地说,今年种植的50亩湘莲,将有近20万元收入。
除了湘莲,合作社通过电商、直播等平台,帮助村民售卖葡萄、金盆柚、大米、黄豆等农产品。马水兰说,来自“美丽乡村”的农产品,绿色生态是最大卖点,也会成为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