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非凡十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非凡十年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7月22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张家界 逐梦谱新篇

  生态张家界。龚建军 摄

  在“生态溪”中观察大鲵生长情况。 吴勇兵 摄

  农民采摘莓茶。 邵颖 摄

  风景秀丽的武陵山大道。向韬 摄

  禾田居山谷的集装箱客栈与帐篷露营基地。 慈利县委宣传部供图

  八大公山镇蹇家坡茶园。向金次 摄

  田育才

  三千奇峰绿意盎然,八百秀水碧波荡漾。

  这里,清冽的空气被草木的芬芳浸透,诱得你想敞开胸腔来个深呼吸;这里,潺潺流淌的溪水清澈见底,惹得你想掬捧喝上一口……

  这里,是张家界!

  从天门之巅到澧水源头,从八大公山到娄水河畔……盛夏时节,行走张家界大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宛若一幅壮美的生态画卷。

  “绿色是张家界最鲜明的底色,生态是张家界最宝贵的财富。”张家界市委书记刘革安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张家界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呵护好三千奇峰、守护好一江碧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的“张家界典范”,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一任接着一任干,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盛夏时节,来到张家界天门山下双峡村,青山环绕,绿树成荫,水流潺潺,前来旅游的客人络绎不绝。

  看到眼前的情景,让人难以想象,上世纪90年代双峡村是这样一番模样:由于天门山周围蕴藏着大量的镍钼矿,开矿曾是双峡村的致富门道,高峰时期天门山被挖了大大小小1000多个矿坑矿洞,千洞百孔,尘土飞扬。

  “我们坚持修复生态,整治环境,兴建民宿、开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一见面,天门山下双峡村党支部书记楚德文介绍说,“全村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了2万多元。”

  由“卖石头”转为“卖风景”,双峡村人的“绿色变奏曲”渐入佳境。

  从牺牲“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到追求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再到认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演奏这首“绿色变奏曲”的,又何止是双峡村!

  张家界,位于地球北纬30度珍稀生命养成带、澧水发源地,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首个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6个国字号园区所在地,生态环境优美,被誉为“天然博物馆”“物种基因库”,是万千生物快乐栖息的家园。

  然而,这个生态环境的“优等生”,在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中,也遭遇过“成长的烦恼”:矿山开采、森林砍伐、建筑扬尘、污水直排……低水平、粗放型、扩张式的发展方式,曾一度让生态环境遇到严重挑战。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面对发展和保护的冲突,张家界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线,确立“绿色即底色,生态即生命”的理念和“保护第一、永续利用”的原则,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历届市委、市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张家界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许忠亮介绍,张家界十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推动绿色发展,曾创造多个全国、全省第一:2004年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市创建工作;2005年起,每年向人大报告环保工作,开全国先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行四级“河长制”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出台全省市州首部城镇绿化条例、全省首部专门治理扬尘污染的地方性法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2018年,张家界吹响生态文明建设新号角,建设生态绿色张家界,把张家界打造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长江流域绿色发展先导区、长江经济带发展璀璨明珠,成为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幸福美好家园、峰奇水秀如诗如画的人间仙境和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

  瞄准绿色新目标,一锤接着一锤敲。

  围绕生态绿色张家界建设,张家界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抓起,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大力实施碧水守护、蓝天保卫、净土攻坚、大地增绿、城乡洁净“五大行动”,对山水林田路等进行系统综合治理,使流域治理、生态农业、山体修复、水系整治、景观改造和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建设美丽生态宜居幸福新家园。

  三大攻坚、五大行动,系统治理、面上提升、点上突破,张家界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民群众的生态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张家界的生态优势进一步巩固:张家界大鲵保护区内86座水电站关停退出,网箱养鱼全部拆除,河道采砂全部退出。全市森林覆盖率实现排名全省第一,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全省前列,地表水水质全部达到Ⅱ类以上标准,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先后摘得“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美丽山水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一批耀眼夺目的“生态名片”。

  生态发展两不误,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不仅是展示生态张家界的“金名片”,更能孕育出新的发展优势,培育出新的发展动能。

  前不久,第十届中国(呼和浩特)茶产业博览会,短短4天时间,张家界莓茶销售达3000余公斤,十分火热。张家界莓茶走俏市场,受人追捧,是将张家界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张家界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厚植绿色家底的基础上,坚持“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积极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将“绿色红利”转化为“民生福利”,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加快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

  工业强基,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径。张家界全力构建体现旅游地区特色、符合生态环保要求、一二三产业创新融合的新型工业体系,重点培育旅游商品、生态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旅游装备制造、绿色建材、信息与数字技术六大特色优势产业链和“六个一”(一杯茶、一片药、一条鱼、一瓶酒、一瓶水、一头猪)优势产品,助推张家界实施新型工业强基倍增计划。

  绿色发展,生态农业集聚成势。全力打造生猪、茶叶两大百亿产业,有序推动“一杯茶”“一头猪”“一条鱼”等“六个一”特色产业发展,张家界大鲵、张家界莓茶、慈利杜仲、桑植白茶、武陵源葛根等特色农业优势产业集聚成势,“张家界大鲵”稳定在200万尾以上、“张家界莓茶”达到13.6万亩、“慈利杜仲”达到16.8万亩、“桑植白茶”达到7.95万亩。创建省级美丽乡村39个、市级美丽乡村110个,涌现牧笛溪、石堰坪等农旅融合美丽乡村典范。

  厚植优势,打造大美张家界。在生态绿色基础上,张家界开发建成各类景区景点300多个,其中国家等级旅游景区景点31个,“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发展要素齐备,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自然遗产观光游、民族风情文化休闲游、体验探险游、科研科普游等旅游产品大格局。

  生态绿色,让“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在永定区苏木绰,旅游扶贫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在慈利县罗潭村,生态旅游引来游人如织;在武陵源区协合乡,民宿经济蓬勃发展;在桑植县刘家坪,红色文化风生水起;在张家界经开区,以生物医药、文旅商品、绿色新型建材三大主导产业和商贸物流、植物提取两大特色产业定位为支撑的绿色产业蓬勃发展……2014年以来,生态旅游对脱贫的贡献率达40%。武陵源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区脱贫摘帽,慈利县被列入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县,永定区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

  生态绿色也在回赠张家界,使之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十三五”时期,张家界入境旅游客源地已达133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入境旅客量在中部六省非省会空港口岸中排名第一。2019年,张家界旅游接待超过8000万人次,居全国前列。

  手捧“绿金”的张家界人,正努力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提升生活质量的支撑、展现美丽形象的窗口。如今,张家界累计建成国家级生态村镇9个、省级生态村镇172个,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142个,市级生态村912个,武陵源区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永定区建成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慈利县、桑植县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未来的张家界,生态立市的格局更加鲜明,生态优势更加凸显,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依,风光无限,前景可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