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中医中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健康·要闻

第03版
健康·服务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8年08月07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名家医案 王行宽教授医案之反复咳嗽篇
肝火灼肺 首推“咳血方”

    程某,男,53岁,因“反复咳嗽15天”来院治疗,当时症见咳嗽、吐黄黏痰,舌红,苔腻,脉弦滑,服用清肝宁肺汤7天后,咳嗽减轻,诸症消除。

    【组方】青黛、炙麻黄各5克,山栀、诃子、瓜蒌皮、杏仁各10克,石苇、海浮石各15克,忍冬藤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

    【功效】清肝泻火、化痰宁肺。

    【适应证】“肝火灼肺”之咳嗽、咳血、哮病、喘证(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等),症见咳嗽,吐痰黄黏,或痰中带血,喉中痰鸣作响,喘息气促,舌红,苔腻,脉弦滑。

    【方解】山栀、青黛、海浮石、诃子、瓜蒌皮,出自朱丹溪“咳血方”,专为肝火灼肺而设。青黛泻肝理血,散五脏郁火;栀子凉心清肝,使邪热下行,两者合用,澄本清源,共为君药。瓜蒌润燥滑痰,为治嗽要药;海浮石软坚止嗽,清水之上源,两者降火而行痰。诃子敛肺而定痰喘,不用治血之药,火退则血自止。炙麻黄、杏仁,降气平喘,且取麻黄之发散,郁火宜发,发则火泄而喘停,不然,但事苦寒则火无从泄,必遭冰伏内闭之虞。石苇上清肺热,下利膀胱,止咳祛痰。诃子与麻黄配对,一散一收,相反相成。用忍冬藤,不用金银花者,因藤能入络,以清泄痰热,使其不致于阻遏肺管而肺管不利、气道涩滞。本方虽肝肺并治,然重在清泄肝木以宁肺金,故名“清肝宁肺汤”。

    【加减】火热伤阴者,加清肺养阴之品,如沙参、麦冬;胸闷气逆者,加炒葶苈子、桔梗、旋覆花、枳壳;咳甚痰多者,加浙贝母、天竺黄、枇杷叶;咳血量多者,加茅根、白芨、藕节、紫珠草、牡丹皮、赤芍、三七。

    【点评】肝属木,肝脉布胸胁,上注于肺,而主升发;肺属金,位居于上而主肃降。正常生理情况下,肺金的肃降,有制约肝气、肝火上升的作用,使两者升降相因,则气机调畅,即“金克木”。如果肝火过旺,肝气升发太过,气火亢逆上行,上逆侮肺,木火刑金,形成“左升太过,右降不及”的反克病理变化。木火刑金,治当清肝宁肺,王行宽教授推崇朱丹溪之“咳血方”,非唯独治疗咳血,而是师其清肝宁肺之法治疗咳嗽等肺系疾病。《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指出治疗咳嗽应视野开阔,不能专注于肺,而忽略调治其他脏腑。

    事业发展部  胡翠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26448 13973122817 13808469230 传 真: (0731)84326211 订报热线: (0731)84326226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健康·要闻
   第03版:健康·服务
   第04版:健康·要闻
   第05版:健康·资讯
   第06版:健康·人文
   第07版:医学前沿
   第08版:饮食营养
   第09版:生活百科
   第10版:中医中药
   第11版:中医中药
   第12版:育儿宝典
   第13版:女性保健
   第14版:药械指南
   第15版:养生健体
   第16版:心灵家园
慢性乙肝患者要“心肝同治”
肝火灼肺 首推“咳血方”
扁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