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第03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广告刊例 | 标题导航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2年08月02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归”教授疯狂造假“羞煞中国人”
叶铁桥

    福建“闽江学者”假造博士文凭

    7月20日,学术打假人方舟子在微博上对傅瑾履历中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这一说法提出了质疑,他说:“我未能找到傅瑾的博士学位论文,也找不到她在哥大期间发过第一作者论文,仅此基本可判定她没有博士学位。”

    傅瑾2004年被引进厦大,担任讲座教授。从2009年9月起,被聘全职教授,同时成为福建的“闽江学者”特聘教授,该计划全省每年仅几十人入选。

    方舟子断定,傅瑾是利用中美学位制度上的差异造的假:“美国医学院毕业生都是医学博士,可以去做博士后。所以中国医学院毕业生即使是学士也在美国自称医学博士去做博士后。”随后,方舟子辗转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学位查询机构的信息,该机构称找不到傅瑾获得过哥大学位或曾经在该校入学的记录。

    《厦门日报》报道称,7月25日厦大经调查确认,傅瑾应聘时提供的博士文凭“完全是假的”。厦大同时表示,将解除和傅瑾的工作合同,做辞退处理。

    北化教授“套牌”同名学者

    7月27日下午3点多,方舟子又在微博上称,有网友发现北京化工大学教授陆骏列出的7篇高档次论文,全部是冒用耶鲁大学助理教授卢俊的成果。

    资料显示,陆骏2011年11月被引进北京化工大学,并很快成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方舟子将两人的资料检索出来比对后认为,两个人的学历、工作经历、长相都不一样,不可能是同一个人。

    在调查中,方舟子还有许多“有趣”的发现:陆骏不仅论文冒用别人的,博士学位也是冒用同名同姓者的。同时,陆骏在简历中称自己在2008年6月至2011年7月间在美国默克公司担任研发科学家,方舟子调查后发现,默克公司确有一个“Jun Lu”,但是另外一个人。他断言,陆骏应是把三个不同“Jun Lu”的博士、工作经历和论文凑成自己的,“太有创意了”。

    7月27日下午5点多,“千人计划”官方网站上贴出了取消陆骏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资格的告示。7月28日下午,北京化工大学也在学校网站上发出公告,决定给予陆骏开除处分,解除聘用合同。

    随着事件发酵,还有一些内情被披露出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饶毅就在博客中称,有国外来信说,陆骏还曾通过用英文名字的电子邮件向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要过推荐信,这位得主并非其导师、也不是卢俊的导师,而是卢俊导师的同事。陆骏假扮卢俊要诺贝尔奖得主给推荐信。“这种做法羞煞了中国人”。

    暴露引进人才的审核漏洞

    相继曝光的造假事件,暴露出国内在人才引进上存在的严重问题。

    在高等教育专家熊丙奇看来,问题出在人才审批过程形同虚设。从被曝光的造假丑闻看,要查出造假,是十分容易的,像北京化工大学的陆骏教授,其专业领域为工程与材料科学,但其提供的7篇代表论文全部为生物医学领域,稍微有学术常识者,都会在审查时提出质疑,可他却“打了通关”。再如傅瑾,当年应聘厦门大学,提供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文凭,厦门大学只需到认证部门去核查,就不可能让其漏网,可学校根本就没有去核查。

    “打假斗士”方舟子认为,国家“千人计划”目前的审查程序可谓严格,也找了海外评委,因此问题主要不在程序,而在执行上,“评审未必那么认真,存在疏漏的可能”。

    上海海洋大学人事处处长郑卫东则认为,经过层层把关,高校一般较少出现学历造假等情况,但也不排除一些高校为了抢人才,在还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下签了个别学历造假的人。

    “学术造假”须严惩

    两起造假事件被曝光后,两校目前所作出的处理,都是予以开除。很多声音认为,这些学术欺诈行为,出了问题就辞退了事,造假成本太低。

    在国内科研学者聚集的“科学网”上就有很多相关评论。有人表示:“这个骗子被开了,下个骗子还会来,因为啥惩罚也没有。”另有人认为:造假者“在职期间骗到的学术经费和个人收入这部分要没收和追回”。

    记者发现,傅瑾作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聘期为三年,每年奖金为人民币10万元,傅瑾在厦大也有分配的住房。“青年千人计划”奖励方式则是:“中央财政给予‘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每人50万元的生活补助、3年100万~300万元的科研经费补助”。目前,厦大和北京化工大学都未公布对两人获得的上述奖励作出何种处置。

    而在傅瑾博士学位造假事件被认定后,还有一种声音认为,看人才,应更重视其能力而非学位和学历。据报道,厦门大学在公开回应中表示,傅瑾在过去三年时间里表现优秀。傅瑾由此获得了不少“同情分”,有人甚至认为对她应该“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种看法也遇到了反驳的声音,有人表示:“学历造假是诚信问题,关乎职业道德。我想一个教授不光要有合格的科研能力,也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所以即使学校不辞退她,她自己也应该辞职。”方舟子对记者表示:“每次出现这种伪造文凭的事件,总有人说能力比文凭重要,其实这里涉及的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诚信的问题。对不诚信行为如此宽容,也是导致造假泛滥的原因”。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教授嵇少丞告诉记者,匈牙利总统因论文抄袭被取消博士头衔,同时丢掉总统宝座,与之相比,国内对待学术欺诈的容忍度太高了,处理方式令人寒心。     (综合《中国青年报》7.30、《上海青年报》7.31 叶铁桥等/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广告热线:(0731)84329417 传 真: (0731)84323862 订报热线: 8008786966
本报在西安、沈阳、北京、济南、成都、重庆、南京、福州、兰州、昆明、南宁、长沙12个城市设有分印点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语
   第03版:经
   第04版:谜
   第05版:乐
   第06版:达
   第07版:情
   第08版:谋
铁道部天价宣传片牵出夫妻巨贪
“海归”教授疯狂造假“羞煞中国人”
怎样让每个人都活得好
特殊的晚宴
微言“耸”听
超半廉租房空置问题出在哪儿
憾失金牌,不必“有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