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12月19日上午10点,长沙市芙蓉区朝阳社区凯通国际小区1栋3单元的毛志勇准时叩响独居邻居范再凡的家门,“范娭毑,今天降温啦,穿暖和点啊。”“好,好!”听到熟悉的敲门声,88岁的范娭毑摸索着打开房门,和73岁的毛爹像亲姐弟般闲聊起来。
3年多来,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上演。按时响起的敲门声,叩响暖暖的邻里情。
3年多
敲门声每天准时响起
“我们2009年搬过来,已经做了10年的邻居了。老姐姐身体不方便,白天只要她家的门开着,我们家的门就不会关。”18日上午,长沙市气温陡降,室外寒气逼人,但毛志勇仍如往常一般,将大门敞开着。隔壁,就是范再凡老人家,两家户外2米多还有一道防火门,“关上这扇门,我们就是一家人”。
和记者聊起敲门这件事,毛志勇已经记不清从何时开始形成习惯。几年前开始,每次早上和老伴散步回家时,经过范娭毑家便会顺手敲敲门,问候一声,聊上几句。真正形成每天都敲门的习惯,是从三年前开始的。
2016年夏天的一个早上,范娭毑刷牙时突然眼前一黑,往后倒了下去。摔倒后老人无论如何使劲都爬不起来,一只手也动不了,躺在地上只能喊邻居毛爹的名字,并用另一只能动的手拍打着门。毛爹听到动静后赶过来,第一时间通知了范娭毑的侄女,两人一起送范娭毑到医院。经诊断,发现老人因摔伤导致骨折。
从医院出来之后,范娭毑的侄女便拜托毛爹,每天早上敲敲范娭毑的门,如果没有应答或者没开门,就电话通知她。
毛志勇爽快地答应了,这一敲,就持续了1000多天。“没有间断过,除非我们出远门,也会提前和她侄女打招呼。”毛爹笑着说。
每晚陪着“失明”邻居
听新闻联播
88岁高龄的范娭毑告诉记者,自己患有严重弱视,早些年还能看清近物,这两年来只能感受到光线,几乎看不清东西。每天早上毛爹按时过来敲门后,自己要么就是过去聊天,要么就是在家里听广播。
范娭毑曾是语文老师,每晚毛爹看新闻联播时,她就会倚在门口听,“他就会邀请我进去,我们一个看一个听。”
2017年范娭毑再次不慎滑倒,毛爹夫妇忙前忙后,出院后范娭毑写了一首诗送给老两口:“无儿无女老孤孀,不慎摔伤失主张。感谢毛爹贤伉俪,陪同送诊夜深忙。”2018年,毛爹被社区推荐为“2018年长沙好人·身边雷锋”。
由于膝下并无儿女,老伴也去世已久,范娭毑也考虑过住进养老公寓,这样既不麻烦他人,也更安全。然而鉴于自己的视力情况,她担心住多人间影响他人,又承担不起单人间的费用,“希望能找到一家离家较近的公立养老院,安享晚年。”
■记者 张洋银 实习生 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