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华声百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公益周刊

第A3版
华声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5年06月21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名校不应被房地产绑架

    近些年,由于教育资源稀缺,一二线城市的初高中名校一下成为抢手货,家长趋之若骛。不仅学校身价倍增,就是方圆两公里内楼盘的价格也跟着高歌猛进。

    商人的鼻子最灵,很快捕捉到这一巨大商机。由于传统名校多处于老城区或中心地带,周边已是房屋林立、寸土寸金,再行开发成本显然过高。房地产商便拉名校进驻,广告上大书:买房就是买名校。让家长们眼热心跳。于是,一些城市名校满天飞,这里一个分部,那里一个分校。这样的名校往往徒有虚名,有的根本就是“借壳上市”,与本校毫无教学意义上的瓜葛。然而,商学双方为何如此热衷此事?不是零和,而是双赢;不是为了教育,而是为了利益。商家拉名校,充分利用了家长的追名心理,旨在抬高房价。名校投靠商家,可扩大招生,可名正言顺合建校区……某省会城市,市政府为带动一片经济,卖掉位于市中心的大院,在城郊接合部另建新址,房地产商闻风而至,成片商品房如雨后春笋。然而,十年过去,房价只是微微上扬。后有商人献策,两座名校分别在政府附近设立分校,果不出一年,房价应声翻番。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商联手,利用名校的拉动效应,对其实施“分身术”,公开宣称哪里搞开发,哪里就建“名校”。家长们使尽浑身解数,或买或租名校房,把小孩往所谓“名校”一送,虚荣心得到满足。

    初高中名校“开疆拓土”本无权置喙,然而,名校不是普校,教育更不是企业,不能搞简单的扩大再生产。教书育人是需要耐心和时间的,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名校扩大的前提应该是充足的高水平师资,科学合理的师生比例,舍此就违背了教育规律,也损毁了名校应有的形象与气节。为什么这些年中国高校出不了大家?为什么大学生质量普遍下降?即算寥寥可数的几所名校,也在争先恐后往下跑?盖缘于此也。名校是怎么炼成的?是执着地坚持办学理想,是坚韧地保证办学质量,是长期地固守办学精神,是时间的积累和发酵。当年的西南联大在如长征般恶劣艰险的环境中,竟培养和造就出那么多大家巨匠,其精神不值得现代教育人思索?

    希望承担教育孩子重任、肩负国家命运的各类名校,实实在在传承一百年前教育界前辈的“独立之精神”,不趋炎附势,不追名逐利,坚守学园,护住校土,以学识为里,以道德为表,心无旁鹜,教书育人,则于国于民,功莫大焉!

    ■文/李道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公益周刊
   第A3版:华声特别报道
   第A4版:华声杂志地图
   第A5版:华声悦读
   第A6版:华声百家
   第A7版:华声记忆
   第A8版:打捞身边的历史
陈新:烈牛子三脚犁
速朽的时代里,它们温暖且长情
城市名校不应被房地产绑架
那些歌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