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二完小 戴林香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新理念、数学的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的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数学信息资源,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信息资源
教材上的数学信息资源大部分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圆的周长”时,我出示情境图后提问:“从图里你可以得到什么数学信息?”学生看到这幅图时,觉得很熟悉,马上举手发言。在学生说完了有关信息后,我又问:“你们知道了这些信息,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争着提问。这时,教师可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学生想说、想做,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微调教材中的信息资源
如果能把教材中的间接信息情境变为学生最直接的信息情境,把静态信息情境变为学生动态信息情境,会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如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大小”时,可将教材上的数学信息转化为小组摸乒乓球的活动,在上课之前,先举行摸乒乓球活动,每个小组的纸盒内装有大小完全一样的5个白色乒乓球和一个黄色的乒乓球,每个同学摸出一个乒乓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摸20次。上课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数据选择其中几个,让学生观察,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每个人摸的白色乒乓球比黄色乒乓球的次数要多?这种学生进行亲身经历的数学信息情境,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三、更新教材中的信息资源
如果把教材上已经过时或不适用本地区的数学信息,更新为学生比较熟悉的数学信息情境,更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比的基本性质”,例1:“神舟”5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可改为:“神舟”7号搭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作为数学信息情境,这样学生觉得亲切,学习的热情更高。
四、运用直观教具,设计最佳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是教师把静态的教材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认知基础,转化为一个动态的认知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不知到知的认识阶段。教师要善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抽象的教材内容组成一个系统性强的逻辑层次清晰、梯度适宜的最佳教学程序,以利于学生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的认识结构。
例如,“圆柱体的侧面积”教学,教师可以下面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一是通过实体教学,让学生想象圆柱体的侧面是一个什么形状(学生会想象出一个圆筒)。二是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考虑如何求侧面积(学生可能会想到把圆筒展开,把侧面转化为一个平面)。三是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这个平面图的有关部分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从而得出求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对侧面特性的认识,又有侧面周长和高与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应用学习过的知识概括出求圆柱体侧面积的方法。这个认识过程围绕圆柱体侧面积公式推导展开,层次清楚,逻辑性强,又符合儿童“感知—表象—抽象”的认识规律。学生不仅获得的知识清晰,还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认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