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教育学院 张思明
教育需要理论,教育需要理想。向名校学习,必须学习名校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指导,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生产力的精神。
一、以先进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
理论有两种基本的指向,一是解释或预测,二是规定或建议人们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迪尔登在《教育领域中的理论与实践》中曾指出:“教育理论是一种独特努力的产物,这种努力是要去获得教育实践的理智而深沉的理解;这种理解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课程的,也有制度的;既有经验的,也有评价的。”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盲目实践是危险的实践。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首先就在于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如洋思中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有三种基本理论作指导:一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二是均衡发展的教育理论,三是教育诸因素中教育主导的理论。此外,它还是“三个代表”理论在教育中的生动体现。梅岭中学确立的是以“三人(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为办学宗旨,以“三力(营造校长和教师之间的凝聚力、教师相互之间的合作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亲和力)”为教学途径,以“三个辩证关系(成人与成才、素质与分数、今天和明天)”为素质教育目标的先进而科学的办学理念体系。
教育理论有层次之分。有些理论着重以当前现实为对象,研究解释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实践性功能突出,谓之操作层面的实践性理论。有些理论着重以未来为对象,以深层的不可测的理念、精神为对象,研究未来的教育和教育的未来,旨在理解和完美人生与世界,这可视为观念形态层次的纯理论知识。并非所有教育理论能象教学论那样与实践密切联系,有些理论不一定能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但能影响人们的观念,能丰富思想的宝库。直接面向现实的理论主要是其操作层面,它能解决现实中的许多具体的特定问题,能成为教育科学的主要源泉之一。
二、用科学的管理措施促进教育理念的落实
学校的发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阶段是规范化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精细化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特色化阶段,名校属于特色化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学校有鲜明的办学理念,有科学的教育管理措施,有优于群体的办学质量。
教育理念的落实,必须落实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在这一方面,东庐中学是一个典型。东庐中学的教育理念是“教学合一”,后又提升为“合融”,即:“在教学双元合一的基础上,追求教育之多元融通”。这一理念要求在师生中营造信任、合作、合享、合荣的人际生态,在东庐中学已经落实到了学校教育的各个元素,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手段、教育评价等全过程,以及对学生、对教师、对学生家长、对社区等全方位,它是学校所有教育教学行为的指导思想。
教育理论功能的实现,必须转化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行为。教育理念是属于观念层面的,必须转化为学校成员的共同愿景,接受、内化、转化并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才有际意义。正因为如此,教育理念的落实,必须有配套的管理措施加以推进和落实。洋思中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一个教育理想,为确保落实,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加以推进:从观念灌输上全体动员,通过师生演讲、主题班会、专题宣传等活动让全员参与,深入人心;从教学上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确保课堂教学高效;在管理上“包”字当头,确保责任落实;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合理分班,“优”“差”生结对帮扶;在教学效果的实现上开展“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正是因为有严密的管理和执行力,洋思中学才能取得令人嘱目的成绩。
三、坚守教育理念并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产力
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理论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有时,教育理论的超前发展甚至会令教育实践者无所适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开始以来,新名词、新概念不断涌现,对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从本质上来讲,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并不是矛盾的。对教育理论不跟风,不肓从,依据学校本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是学校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笔者在东庐中学参观时,拿到讲学稿的第一感觉,就是其理论依据中有明显的目标教学元素。美国芝加哥大学布卢姆教授根据教学后学生所发生的变化,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目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之前,作为一个有影响的教育流派,对中国基础教育产生过极大的影响。新课程三维目标提出后,在实践中,一些学校再也不敢提以其为指导,生怕坚持就是反新课程的。其实,在本质上来讲,无论何种目标的提出,都要基于学生、基于学科、基于社会。三维目标是对教育目标的新的要求,是对目标教学的完善和发展,只要我们科学的加以内化,目标教学仍然可以作为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东庐中学在践行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仍然坚持以目标教学作为改革的理论依据之一,是坚持与坚守科学教育理论的典型,具有积极的导向意义。
教育理论对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不用置疑,我们也不必为教育理论所束缚,用丰富的教育实践去迎合僵硬的教条。
用发现的眼光,明辨的思维处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生产力,是我们的明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