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开福区植基中学 王晓媛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主要靠教师提示的信息来进行学习,如此一来,其在教学过程中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而事实上,如果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就容易弱化他们的个性和创造能力。人性化教育则恰恰相反。什么是人性化教育?就是主动地为受教育者提供宽容、支持、和谐的人文环境,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培育受教育者具有完整人格的教育。概言之,人性化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如何让语文课堂闪烁人性的光芒呢?下面谈谈我在近年来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尝试与体验:
一、于细节处见人性关怀
人性化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上课伊始,我通常会以“开火车”的形式和同学们复习上一堂课所学习到的生词。但是,在学生以洪亮的声音、流利的语速来朗读词组或词的过程中,总能突然冒出一两个羞涩、嗫嚅的声音,或者是干脆摆出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表情。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微笑着轻轻地问:“你会别的字吗?”通常,学生会给我一个响亮、自信的回答:“会!”然后他就会以同样洪亮的声音读完自己认识的字,等他自信地坐下,“小火车”又能畅通地开起来了……另外,讲课时,我常自由穿行在学生中间,或轻轻抚摸走神学生的后背,暗示他们上课要认真;我也会主动将机会让给平时比较沉默的学生,借以唤起他们说话的欲望;我还会张开双臂拥抱站在讲台上语塞以致泪流满面的单亲孩子,来传递老师的一份关爱。其实,这些举动都很细微,但是能让学生感受到人情的温暖、人性的善良和精神的激励,因此也在不经意间搭建了一座语文“人性化”的平台。
二、挖掘和强化语文教材中的人性化因素
真正的人本教育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对话的过程,所以它要求教师首先要达到一种人生境界,然后在自由、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带着学生一同遨游,让一篇篇满载作者丰富思想、洋溢作者生命本质的文章,带给学生鲜活丰富的精神享受,以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我主张进入文章的灵魂,去感悟作者的生活真谛,借以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其实,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思想和情感素质,才能向学生讲授作品的鉴赏和评价,才能唤出学生的灵魂,使学生真正体味到文学作品中鲜活感人的人文思想。比如在讲《孔乙己》之前,我会先跟大家介绍一下作者鲁迅,在讲解时我会播放事先下载、搜集的一些关于鲁迅生平的视频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让同学们生动的感受他的人格魅力,然后再告诉大家,鲁迅关心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兴亡,时刻不忘扶民救国,可谓真正尽“匹夫之责”。不过,他是用笔来抒写,用笔来呐喊,用笔来战斗。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地位高低,鲁迅均用笔来写他们的辛酸,写他们的苦痛,写他们的愚昧,写他们的彷徨。如此一来,学生不但学到了相关知识,更接受了一次人生观教育和审美观教育,从而知道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尽而使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由此,接下来正式分析《孔乙己》这篇课文的时候,班上没有一个同学嘲笑孔乙己这个有些迂腐的人物形象。
三、课后人性化作业与课堂相得益彰
课后可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让他们主动学习。如:
1、情境式作业,如设计情景,像母亲节前我布置的作业就是:我妈妈笑了!
2、超市式作业,如设计几个类型的作业,生词巩固、仿写段落、课后感悟等。
3、开放式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如自编式作业,探究式作业等。
总之,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除了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人性化教育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其目标就是培育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并通过人文素质促进科学素质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以人格引领人格”,用“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使语文教学真正实现社会所需的人性化教育,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品格的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