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市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9月02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棕包脑的传说》在洞口首演
系大型国家级非遗项目创新舞台剧

  湖南日报9月1日讯(全媒体记者 曾佰龙 通讯员 肖皓静 曾茵台)8月31日晚,大型国家级非遗项目创新舞台剧《棕包脑的传说》,在洞口县首次公演,好评如潮。这是该县让非遗“复活”的一次有益尝试。

  棕包脑是一种古老的瑶族祭祀舞,源于湘西南地区梅山文化圈流行的梅山祭祀活动,201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该舞蹈因舞者在祭祀时用棕片包裹脑袋而得名,主要流传在洞口县瑶族乡和周边怀化市、贵州省等瑶族居住区。其舞蹈动作以摆首、甩臂、舞棍、扭腰、跺脚、左右顿步为主,具有简练干净、粗犷有力的特点,展示了瑶族先民与大自然顽强抗争的刚毅性格。有人物、对白和简单的故事情节,并有固定的表演程式,有近似戏曲的写意、虚拟、假定等表演形式。 

  棕包脑虽然被列入国家非遗保护名录,但因没有新的传承、传播方式,一度“养在深闺人未识”。今年该县安排专门的表演团队,创新艺术表演形式,让非遗“活”起来。该县文旅广体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舞台剧以民间故事为题材,通过戏剧创作与艺术升华,将民间舞蹈搬上现代舞台,全方位展示洞口的民俗风情、文化脉络和民族团结。

  《棕包脑的传说》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雪峰山深处的山寨中,住着一对瑶族母子,美丽的瑶族阿妈在一次采药时被凶恶的山妖掳走。她的儿子为了救母,拜梅山神为师,苦练本领。为了不让山妖察觉,他用棕片包裹脑袋、藤蔓缠绕身体,历经千辛万险,最后打败山妖,救出母亲。为了颂扬祖先寻母救母的大孝美德,雪峰山地区的瑶族后人,每年都要跳起棕包脑祭祀舞,纪念祖先,祈福未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