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个数字比较夺人心魄,一个是中国城市家庭资产平均247万元;另一个是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9.68%。这两个数字是西南财经大学发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中说到的。
这种数据与我们实际生活中的感受有相当差距,这也无怪数字一出来就遭到一片骂声,很多网友都说自己给国家抹黑、拖后腿了。我们有过太多的被幸福、被增长、被有钱的经历,以至于真的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确实是很难接受。但这次是不是大家又被幸福了一次还真难说。实际上,城市出生并且长大的人当中,有很多是通过各种手段购买了自己的住房,包括拿着父母的积蓄、家里拆迁的费用、当年福利分房的余荫什么的。农村当然更不用说,宅基地总是保证的。在目前房地产价格还比较高的状态下,只要是有自己的住房,都是一笔不小的家庭资产。这个调查未必是胡说八道,很有可能不算太离谱。
问题并不是数字是否准确、取样是否有足够的覆盖面,而是在做了这一切之后,为什么得出的数字让大家觉得这么不可思议。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这些资产基本是所谓的“paper money”——纸面上的钱。这些钱是不能在我们生活当中派上用场的,只能是一种具备观赏价值的东西。
当然,任何国家的普通人在这方面拥有的资产也都是仅仅有观赏价值而已——只要是自己住着,这部分资产也就没有了流通的意义。但很多地方并无我们这种不安全感,无论在社会保障还是财产的不可侵犯性上,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咱有什么?就这份一家人最大的资产,说白了也是长租70年,还可能会被征收房产税呢。 (摘自《中国经营报》5.21 五岳散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