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苏联代表没有及时返回联合国安理会,以至6月25日下午(美国东部时间)安理会顺利通过了美国的决议案。
根据这一决议,美国决定对战争进行军事干预。那么,苏联代表为什么没有及时返回联合国,以阻止显然不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决议呢?
绝密电文透露斯大林心事?
2007年,俄国学者披露了一份直接涉及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档案,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注意。这份档案是斯大林给当时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哥特瓦尔德发送的一份电报。在电报中斯大林详细解释了苏联不返回安理会的理由和考虑:第一,苏联事前已经预计到美国必然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而且并不想阻止美国这样做,目的就是使美国陷入朝鲜战争不能自拔,削弱它在远东地区的实力,破坏其在欧洲的战略地位;第二,他已经预计到,中国有能力也愿意“帮助北朝鲜军队应付美国的干涉”。
为新中国合法席位退出安理会
按电文的字面理解,从1950年初苏联退出联合国安理会,到斯大林同意金日成的进攻计划,再到战争爆发后莫斯科采取的策略,这一切都是斯大林预先精心设计好的。然而,这里的逻辑前提与已知史实并不那么相符。
苏联退出联合国安理会是为了加强与中国的同盟关系,而不是出于应付尚未发生的战争考虑。1950年,杜鲁门发表了著名的关于台湾问题的演说,声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如果在台湾海峡地区发生军事冲突,美国不会干预。美国的公开表态刺激了莫斯科,使其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关系。所以在1月6日苏联外长维辛斯基向毛泽东提出,希望中国“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一个声明,说明国民党代表留在安理会是不合法的,应该排除在安理会之外”。同时表示,苏联方面也将发表声明支持中国的主张。
1月13日苏联代表提出的把国民党代表开除出安理会的提案遭到否决后,当即宣布退出安理会。这一举动是向毛泽东表示苏联对中苏同盟关系的重视。如何实现朝鲜统一的问题此时还没有列入莫斯科的议事日程。
美国急着搅局
苏联退出安理会以后6天,即1月19日,斯大林接到苏联驻平壤使馆的来信,说金日成提出只有使用武力手段才能解决朝鲜统一问题,并要求面见斯大林。对此,斯大林一直没有答复。
1月26日,在莫斯科的中国代表团向苏联提交了中国方面有关大连、旅顺和中长铁路协定的方案,这一方案几乎完全推翻了苏联的方案。虽然之后苏联方面同意了中国的方案,但从反复修改的文本上来看,这种选择显然是被迫做出的。
1月31日斯大林答复平壤,表示同意朝鲜的计划,并要金日成到莫斯科面谈。之后斯大林要求金日成去北京,征求毛泽东对这一计划的意见。
在莫斯科的催促下,金日成于5月13日抵达北京。毛泽东最初感到意外,便紧急与莫斯科联系。斯大林14日电报答复,说朝鲜的计划已经得到莫斯科同意,但最后的决定权在中国和朝鲜。毛泽东只得表示同意和支持金日成的行动。
不难看出,斯大林很可能是出于对中苏有关东北权益的协定不满(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苏联将失去中长铁路和旅顺港),为了保证苏联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这是苏联远东战略利益的支撑点,才同意朝鲜的进攻计划的,而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金日成应在美国不干预或来不及干预的情况下迅速取得胜利。
斯大林的两难选择
朝鲜战争爆发后斯大林和莫斯科高层表面虽平静,但他们面临两难选择。
战争爆发的当天,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阿兰·柯克按照华盛顿的指示,要求紧急会见维辛斯基,得到的答复是:今天是星期日,外交部的领导人都不在莫斯科。对安理会的邀请,苏联也一直采取沉默和回避的态度。直到6月29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向苏联通知了安理会27日的决议时,莫斯科才正式发表了声明,表明自己对这场战争并不感到意外,且将置身事外。莫斯科之所以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因为如果苏联代表返回安理会,必将陷入两难选择——不使用否决权就意味着对北朝鲜乃至社会主义阵营的背叛,使用否决权则等于承认在平壤的背后站着莫斯科,从而导致与美国和世界舆论的直接对立,而这都是斯大林不愿看到的。
(摘自《同舟共进》2011年第3期 沈志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