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多日的淘宝与工商总局的“假货论战”仍在发酵。1月28日下午,淘宝网正式发表声明称,国家工商总局网络商品监管司副司长刘红亮在监管过程中程序失当、情绪执法,对淘宝及中国电商从业者造成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淘宝网决定向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投诉。
时至今日,最初“淘宝网正品率仅为37.25%”的尴尬数字似乎已经淡去,而由此引发的全民大讨论,正在极力描摹和修正着中国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方向。
【工商发数据】
点名淘宝正品率低
1月23日,国家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发布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此次监测共完成92个批次的样品采样,其中有54个批次的样品为正品,正品率为58.7%。据介绍,此次监测抽查了淘宝网、京东商城、天猫等平台,以电子产品、服装、化妆品等为重点监测种类。从各购物网站的监测结果来看,淘宝网样本数量最多,为51个,但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
而在三大知名B2C平台中,京东商城、天猫、1号店的样本数量分别为20个、7个和10个,正品率分别为90%、85.71%和80%。其中,京东商城和1号店的非正品均来自非自营商家。
聚美优品的3个样本均为正品;中关村电子商城的1个样本为非正品。工商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营造公平竞争的网络市场环境和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今后工商部门将把网络交易商品抽样监测作为常态性工作,依法查处网络商标侵权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经营行为。
【淘宝“火气大”】
工商别吹黑哨
在监测报告对外发布4天后,淘宝突然“发火”了。
1月27日,淘宝网首页挂出《淘宝小二致信工商总局司长》的文章,转发了“一个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心声”的微博,直接对国家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副司长刘红亮喊话:“您违规了,别吹黑哨!”
文章称,此次共抽检的92批次商品中,对某电商只抽查了1件样品,得出正品率为0的结论。对另一家电商只抽查了3件样品,得出正品率100%的结论。而一共抽检了淘宝的51件样品,得出淘宝仅有37.25%的正品率的结论。
该文章反驳称:“淘宝是拥有数百万商家的大平台,居然和自营的B2C商家放在同一纬度比较,如果不是疏忽,那么必定是故意。”
淘宝官微文章还称,工商总局的抽检存在不科学性。“双十一”抽检时,网络交易商品的非正品率为3.6%,而到了本次监测,这个数字却陡然增高,“同一个部门发布(的数据),短短几个星期内,差别却达10倍以上,这一定不是小数点的问题了”。
【扔出白皮书炸弹】
以前没发布
是为保护阿里上市
1月27日22时许,国家工商总局新闻发言人对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一事正式回应表示,加强网络市场监管是工商总局的法定职责,“工商总局网监司一直秉承依法行政的原则开展网络市场监管执法工作”,称抽查的数据并不是为了反映电商整体假货的环境有多差,而仅仅是一次抽查结果的数据,不能过度解读。
1月28日,一份《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浮出水面,犀利直接地指出了阿里平台5个方面19个问题。据了解,这份白皮书并非最新文件,而是半年前一次闭门会议的纪要与总结。当时的背景是阿里巴巴正在赴美上市的关键时期,监管部门特意提出“为了不影响阿里系上市前的工作进展,该座谈会以内部封闭的形式进行”。
白皮书措辞直接,直指阿里巴巴的态度和问题。该文件对阿里巴巴集团工作提出了六条要求,其中一条就是:“守住底线,克服傲慢情绪。法律面前没有特殊的市场主体,阿里系主要高管要有底线意识和底线思维”。
白皮书提到,阿里巴巴平台长期存在部分“中国供应商”涉嫌合同欺诈直至经济诈骗行为,淘宝网上也存在部分网店欺诈消费者行为,而平台经营者对于类似行为的监测、处置不到位。白皮书还指责淘宝网现行的信用评价体系一般为一次性评价,即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只有一次评价机会,称其设计缺陷致使部分商品在质量保证期内出现问题时消费者的自身权益难以得到维护。
【商务部“插话”】
加大专项整治力度
1月27日15时,针对工商总局发布的网购监测报告,商务部也“发声”指出,将继续把互联网领域专项整治推向深入,健全电子商务领域法律法规,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市场监管能力,加强政府与企业和行业组织的合作,为消费者营造放心满意的网购环境。
【专家言论】
电商平台打假路很长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表示,网络经济犯罪隐蔽性强、易逃避监管、查处难度大,打击网络售假需要监管部门、电子商务平台、网店、网络消费者同心协力,不能互相推诿避重就轻。电子商务平台的完善,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监控和跟踪假货流通的过程,为监管部门在生产和流通环节追溯假货提供便利。
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立新指出,平台打假数据的潜在价值也有待开发,如售卖假货者与个人征信系统连接,能够在流通领域有效威慑铤而走险者。相关管理部门应当顺应趋势,探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信息优势,创新打假手段、提高打假效率,在全国范围内、在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对假货保持高压态势,消灭假货,保护消费者权益,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网民调侃】
淘宝,你卖假货了吗?
@梅新育:淘宝:我被工商总局欺负了。 大家:咋了? 淘宝:那厮说我卖假货。 大家:那你卖了吗? 淘宝:别人都卖假货。 大家:那你卖了吗? 淘宝:他们说没授权就不是正品。 大家:那你卖了吗? 淘宝:他统计有问题。 大家:那你卖了吗? 淘宝:我也打过假。 大家:你丫到底卖假货了吗? 淘宝:……
@土豆一口吃一个:卖假货还卖出脾气了?
@AlexCiarlo:给大家翻译下:1、假货泛滥是国情;2、打假我做不到,你行你上啊;3、我粉丝百万,你砸我饭碗就是砸他们饭碗;4、别拿你那套来管我,想管你派人来我教你管;5、杀鸡儆猴。
@胡万平平:有假货、买到假货的也是你们贪图便宜,还怪淘宝···真想买正品去专卖店啊!别指望1000块买个苹果、800块买个小米!
@匿名人士:其实在这封质疑工商总局的公开信中也不乏槽点。比如其中提到一句“淘宝居然和自营的B2C商家放在同一纬度比较,如果不是疏忽,那么必定是故意。”这等于是变相承认了像淘宝这样的C2C平台的正品率就要低于B2C平台。
【马云语录】
说淘宝有假货的人
没淘过宝
“说淘宝假货多的人基本没在上面买过东西。上世纪是别人说什么你买什么,这世纪是你自己决定你是否有这个能力参与这件事情。购物你想25块钱就买一个劳力士手表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你自己太贪。”
淘宝注定要背负委屈
“假货是所有商业模式发展的硬伤,假货不是淘宝造成的。但淘宝注定要背负这种委屈,这种责任。淘宝只能认下它,解决它。解决假货和知识产权的问题就是解决淘宝的生存问题。社会问题不能靠一个公司,一个平台来单干。我们必须动用一切资源和力量,通过社会共同治理,而不是各自为政,互相指责。”
最新进展
淘宝决定
向工商总局起诉
1月28日下午,淘宝宣布,现在已成立由300人组成的“打假特战营”,并继续在全社会招募人才,专职配合与政府部门、知识产权权利人以及普通消费者在线下的合作和联动,欲利用大数据打假的契机,联动全社会力量,更有效地解决全社会困扰多年的假货难题。淘宝方面还表示,针对刘红亮副司长在监管过程中地程序失当、情绪执法的行为,用错误的方式得到一个不客观的结论,对淘宝及中国电商从业者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决定正式向国家工商总局进行投诉。■综合羊城晚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