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华声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黄页

第A3版
华声评论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4年05月07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通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
——我省如何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

    春雨淅淅,万物生长。站在自家的新枣林里,邵阳县郦家坪镇新铺岭村农民邓作军满心欢喜:“等明年枣子全部出产了,我家就再也不是贫困户了。”邓作军2012年被定为扶贫对象,最近几年,各级扶贫部门除了给他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外,还积极引导他加入邵阳县郦家坪镇“十峰冬枣合作社”,发展良种冬枣6亩。合作社向邓作军提供技术指导,并与之签订包销收购合同。今年冬天,这批枣林即可部分挂果,明年可全部出产,每亩产值可达1.2万元。与扶持邓作军一样,针对一家一户制定扶贫政策,因地制宜实行产业扶贫,真正打通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正成为我省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新战术”。

    “两不愁、三保障”:新一轮扶贫新目标

    截至2013年底,我省仍有640万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按理说,扶贫工作持续了几十年,何以现在的贫困人口数量还是如此之大?

    这是因为,2011年底,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我省按此标准执行,也就是说,年纯收入低于这个扶贫标准的农村人口,都被纳入帮扶对象。

    在此背景下出台的《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实施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我省农村扶贫开发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发展,贫困地区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与GDP增幅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新一轮扶贫新思路

    过去扶贫着重保温饱,实行的是“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大水漫灌”式扶贫。不论贫困深浅程度如何,扶贫政策落实下来差别都不大,结果,钱花了不少,效果却不理想。“费力不讨好”的做法,既浪费了社会资源,又耽搁了脱贫进程。为此,我省将从今年起,按照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的“精准扶贫”新思路,在摸清底数、找准穷根的基础上,实行分类指导、因户施策,通过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把贫困户托在底线之上,并设法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帮助他们迈入建设全面小康的第一道“门槛”。

    我省今年正在开展的建档立卡工作,要求扶贫开发对象必须是以户为单元,家庭主要劳动力在60岁以下,处于扶贫标准线下的农村家庭居民。民政部门已识别登记的农村低保户和五保户,这次全部纳入贫困人口范围一并建档立卡。

    “发展生产、托住底线、关心教育”:新一轮扶贫新重点

    建档立卡之后,必须精准细致地落实扶贫措施才能使好政策迅速发挥作用。我省将坚持整体联动和突出重点相结合,加强分类指导,实行“一乡一策”、“一村一策”,一家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具体来说,今后的扶贫工作将重点突出做好三件实事。

    一是做好实事求是发展生产的实事。各级各单位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金融在产业扶贫中的助推作用。

    二是做好公共服务和基本保障的实事。认真抓好上学、就医、养老、低保、五保和村集体经济各项工作落实,托住基本生活这条底线。

    三是做好关心下一代教育的实事。通过抓好贫困地区贫困农民子女义务教育补贴,保证贫困农民子女不因贫困失学辍学,确保不输在起跑线上,避免贫困“代际相传”。

    (供稿:省委宣传部  执笔:刘勇)

    短评

    抓扶贫,奔小康

    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该是各行业、各地区、全体人民全部迈进小康,这中间贫困地区的人民有没有实现小康尤为重要。“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同理,衡量一个地区有没有实现小康,关键要看这个地区收入最低的人有没有实现小康。

    湖南是传统农业大省,人均收入偏低,全省的贫困面总体还比较大,截至2013年底,我省仍有640万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因而,要全面实现小康,当务之急是要使这640万贫困人口脱贫。观念在改变,目标也在提高。扶贫不再仅仅是保温饱,更要巩固温饱、改善生态环境、缩小发展差距、引领他们脱贫致富。以往那种粗放式扶贫显然担当不起如此重任,庆幸的是我们已经认识到这种扶贫方式的不足,开始向“精准扶贫”转变。从粗放式扶贫走向“精准扶贫”,需要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各级部门工作人员必须要挨家挨户去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去制定扶贫政策。如此,才能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本报评论员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黄页
   第A3版:华声评论
   第A4版:华声帮
   第A5版:华声政务
   第A6版:华声政务
   第A7版:华声政务
   第A8版:华声市民问政
   第A10版:华声城市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华声城市
   第A13版:华声城市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华声HI都市报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华声中国
   第A18版:华声中国
   第A19版:华声世界
   第A20版:华声文娱
   第A21版:华声文体
   第A22版:华声汽车周刊
   第A23版:华声汽车
   第A24版:华声健康
   第B1版:华声财经
   第B2版:华声财经·关注
   第B3版:华声财讯
   第B4版:华声财经·消费
   第B5版:华声财经·综合
   第B6版:华声财经·操盘
   第B7版:华声游乐周刊
   第B8版:广告
非常语录
没必要太艳羡三亚向居民派发“红包”
“拉链通行”要解开的不只是交通难题
打通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