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垃圾的“旅行”史
12月14日清晨,长沙刚刚“苏醒”,一路繁忙的绿色车队在此时特别显眼——长沙金沙里社区20多辆垃圾运送车正穿梭于大街小巷。
每天晚上,社区居民将白天产生的垃圾用袋子装好,放在门外不远的角落。楼栋清洁员第二天早晨6点准时挨家挨户收取垃圾袋。6点20分,各色垃圾袋被装进绿色清洁车,一层叠着一层,安放整齐。
清洁员小刘告诉记者,她负责鲇鱼套巷的3栋单位宿舍,这3栋楼的住户共有48户,每天的垃圾大概90袋,她每天早上和傍晚各一次挨家挨户收垃圾,同时将装好垃圾袋的运送车送至中转站。用她的话来说,还可以顺便得点“小实惠”:“这里的住户素质都很高,会将垃圾分类,像纸盒、塑料瓶一些可回收的东西都会另外装好,因此我通常都会将这些垃圾放置一边,再卖些小钱。”
不可回收的垃圾袋装运入车,送至古稻田垃圾中转站。在这里,有一个专门的操作室用来存放垃圾,环卫专用车每天早中晚3次将存放垃圾运走。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操作很便捷,四个拉索一连,整箱的垃圾就被腾空吊起来,送到环卫车的后货厢里。而这些垃圾的最终去处是位于望城区黑麋峰的长沙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处理场采用改良型厌氧卫生填埋方式,对填埋垃圾进行计量——倾倒——推平——压实——消杀——覆土——封场——绿化等程序。
居民垃圾能分成三类装
在金沙里社区纺织厅宿舍,记者随便问了几名住户:谁家人口最多、生活垃圾最多?大家不约而同地指了指门卫室的房子,这就是舒群的家。
上午9点,记者走进这个由两个房间组成的门卫室,里面热乎乎的,让人备感温暖。90平方米的房子里住了7人。舒群说,因为人多,产生的垃圾自然也多,“我们家每天大概有4袋垃圾,都是用黑色的大号塑料袋装的,我每天晚上把垃圾清理好,放在门口。”
舒群家一天的生活垃圾大概有以下这些:7个人的早点剩余垃圾,包括小塑料袋、豆浆杯、鸡蛋壳、碎菜叶等;母亲喝过的中药碎渣;午饭的碎菜叶、果皮、菜皮、剩菜、包装纸盒;晚饭残留食物;晚上儿子、女儿吃的零食袋、写作业剩下的废纸,以及偶尔家里添大件电器的纸盒,废电池、过期药品、不要的衣物等等。
这么多垃圾怎么分类,能干的舒群自有妙招:“我一般会分3个垃圾桶装好,然后再入袋。”
舒群的分类方法是这样的:烹制菜肴产生的废弃食物、果皮等统统扔在厨房的大垃圾桶里,包装袋、废电池、过期药品、塑料餐盒放在客厅的小垃圾桶内,报纸、纸盒、不要的衣物、塑料瓶则放在阳台的大塑料袋里。
扔个垃圾为什么弄得这样复杂?舒群解释:“大垃圾桶里的废弃食物不可回收但容易分解,小垃圾桶里的废弃物不能回收,塑料袋里的东西可以再利用,如果被人捡了也能直接换成钱,这样一来,分工明确了,垃圾处理就更容易、更环保。”
社区全部实行垃圾袋装化
金沙里社区环境整洁,却没有垃圾投放处,这全是城市生活垃圾袋装化的原因。
一年前,长沙都正街街道金沙里社区率先在长沙开始实施生活垃圾袋装化,现在垃圾袋装化收集率已达100%,社区内环境整洁,看不到一处垃圾。
“我住进社区快3年了,以前居民把垃圾装进袋子里,然后丢在楼道口。有的住户在家中养狗,小狗把楼道口的垃圾弄得满地都是,很不卫生。现在好了,有专业人员进行清理,不用垃圾桶也很干净。”家住新建路的唐先生告诉记者。
社区主任李勇介绍,实行垃圾袋装化后,社区封闭了区域内所有的垃圾箱,并由环境卫生管理处安排专人,按规定时间对个体工商户和居民住户袋装垃圾进行收集、封闭运输和填埋处理。居民、临街各类门店及其他个体工商户,将各自的家庭生活垃圾装入自备袋中,扎封后每天按规定时间,放到指定的地点,由环卫处保洁人员统一收集。
“生活垃圾袋装化,这个方法很好,我们会一直沿用下去。”李勇表示。
■记者 黄静
名词解释
城市生活垃圾袋装化
指单位或个人在日常生活与为生产服务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装入垃圾袋,在规定时间内放到指定地点,由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统一运输处理的行为过程,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垃圾裸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