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利芳
周博文在《流浪的小魔鞋》里用一个个构思奇特的童话故事努力回答“童话为什么存在”“童话对于孩子究竟有什么用”等一些最根本的文学问题。
这部童话的主人公是一双能够帮助人们实现心愿的小魔鞋。故事开篇说小魔鞋渴望感受现实的泥土,它幻想自己做一个与众不同的童话主角,以告别那些缥缈、虚幻的童话情节。小魔鞋经历了七个人间烟火故事,它遇到了儿童福利院的小女孩、期待儿子归来的老奶奶、寻找主人的小狗、夜市上售卖气球的单亲妈妈、想玩摩天轮和旋转木马的留守儿童、病入膏肓的青年、寻找妈妈的孩子。在生活的角角落落中,人间的悲欢离合时时都在上演,对每一个存在“空缺”角落的心灵,作家都细心地呵护与抚慰着,以小魔鞋的魔力去积极调配生活图景,打开被关闭与限制了的想象视窗,以情境还原与愿望成真满足人们内心最热切的期待。小魔鞋其实就是个体心理能量的一种外化,作家以具象化可见的方式帮助小读者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小魔鞋无处不在,它是供我们行走的工具,穿上小魔鞋,就可以打败一切苦难妖怪。
作者具有一种悲悯情怀,他在古老的童话中找到了人类自我拯救的精神方法,并用有趣的故事去呈现童话的肌理,积极参与童话在当代的重新复活。比如《50%的愿望》这一篇,他用打折50%的形象说法,暗指成年人对待童真心灵的随意与无奈。成人在不经意间对儿童的伤害是生活常态,周博文有意以愿望的失落来强化这一事实。
在故事结尾,各种被忽视的童话人物、那些人生舞台上的配角都穿上了小小魔鞋,在玩具梦工厂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形态,在每个小孩子的家里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与存在的理由。无论是虚构作品,还是实存之物,物的价值是因与现实的链接,与生命的互动而达成的。周博文希望自己写出与现实水乳交融的童话,希望自己的文字成为每一个儿童的心灵伴侣。一双流浪小魔鞋,陪伴我们无所畏惧走天下,这就是童话的神奇力量。
来源:《文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