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海
津子围的长篇小说《苹果红了》关注到了当前代际沟通隔阂问题,随着周围的“小朋友”的圈子越来越大,他发现,当代年轻人有自己的“私域”空间,他们在通过自己的方式生活和追求,面对和建构我们共同的世界。
《苹果红了》从海归女博士刘雪芳到农村种苹果创业讲起,从家庭伦理的视角,刻画了三代人之间的代际冲突。作品中呈现的代际冲突,主要围绕刘宝贵、梅子、刘雪芳三人展开。刘宝贵为了圆自己的工人梦,从农村闯入城市,通过不懈拼搏,当上了劳模。退休后他凭借过人的技术,被小企业高薪聘请,继续发光发热。刘宝贵的女儿梅子打小就心高气傲,自己没能读大学,把所有的理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然而,对于梅子的付出,女儿刘雪芳似乎并不领情。她没有按照梅子的设想找个体面的工作,而是选择去农村创业,但她并非冷酷无情,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关怀和爱。她精心安排母亲的生日,给母亲送惊喜。之所以去山顶村创业,是因为那里是姥爷的故乡,她买下了姥爷曾经住过的老宅,希望姥爷将来能够落叶归根。所以,对于刘雪芳的行为,可能很难在传统伦理架构中进行评判。时代为这代人提供相对稳定和富裕的成长环境,互联网和经济全球化更是让他们视野开阔,善于接纳新生事物。
刘雪芳是作者倾注了大量心血、寄托了美好希望与热切期待的一个人物。她是作家“虚构”出来的,但又有坚实的生活基础和现实依据,是脚踩中国大地顽强生长、茁壮成长的一位时代新人,是当下青年群体的一个代表。尽管难免有跌跌撞撞、磕磕绊绊,甚至是遭遇伤痛,但信念的力量、开拓的决心让他们勇于坚持下来,闯出一片新的天地。在作者的笔下,刘雪芳的身上具有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
由此看来,作者对青年一代充满了信心。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年轻一代在面对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自然、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复杂心态和选择。贯穿整部小说的“苹果”意象,有着多重的象征隐喻,既代表了智慧、美与爱情,又有大胆创新的意味,还象征和平与和谐,表达着对家庭和睦和美好生活的期望。苹果的多重意义,难道不可以视为时代青年的象征吗?这让我想到刺猬乐队那句颇有影响的歌词:“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或许,青春的力量总是在碰撞中慢慢显现。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