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逸
其实,“共享单车”在东汉时期就有了,创办人就是“牛背上的开国皇帝”刘秀。
刘秀9岁时,父亲去世,兄妹几人无依无靠,不得不回到乡下,由叔父抚养。要想出人头地,必须读书。于是,十几岁的刘秀便离家去长安求学,但是大城市消费高,他常常过着捉襟见肘的生活。
有一天,刘秀想出去散散心,看看城外的风景。古代交通条件有限,大多用牲畜来拉车。《周易》记载:“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可见,马和牛在周朝就作为交通工具普遍使用,而驴和骡是在汉朝时期才从西北引入中原。那会儿,民间骑驴的人最多。可买一头小毛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一般家庭根本承受不起。
有经商头脑的刘秀看到了商机:共享驴。据《东观汉记》记载:“资用乏,与同舍生韩子合钱买驴,令从者僦,以给诸公费。”一时间,前来找刘秀租驴的人络绎不绝。
作为学生的刘秀,通过经商,不仅赚取了学费,还增添了人生阅历。几十年后,刘秀君临天下,不仅大力鼓励民众把“共享单车”的生意做下去,还制定了很多保护“共享单车”利益的政策。
在刘秀的指导性政策加持下,“共享驴”很快扩大到“共享牛”和“共享马”。生意做大了,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有人把“共享单车”据为己有,或者牵到集市卖掉。于是,刘秀又出台了一个新的管理办法:凡是用于“共享”的牲口,必须实行“簿籍制度”,同时烙上独一无二的印记。如果有人弄掉了,或是租而不还,举报者有赏,被举报者会被官府依法治罪。
经过一系列管理后,“共享单车”大大促进了东汉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