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师说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25年01月0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桑植民歌在学前儿童美育课程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杨湘鹭  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王天祎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持续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基地”。

  桑植民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极具教育价值,适合融入学前儿童美育课程。

  一、桑植民歌概述

  桑植民歌源远流长,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屈原的楚辞《九歌·湘夫人》。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发,促进了民族融合,为桑植民歌注入新活力。清代沙文清创作的《挽友人》显示桑植民歌在当地流传。新中国成立后,搜集了超过10000首桑植民歌,这些民歌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桑植民歌的曲目类型主要包括山歌、劳动号子、小调、花灯等,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为曲体结构的独特性、节奏的多变且稳定性、本土方言的音乐化,通常通过师徒或家族成员间的口传心授方式予以传承。

  二、桑植民歌融入学前儿童美育课程的价值

  (一)提升学前儿童的审美素养

  桑植民歌的歌词、旋律和节奏能激发孩子们的听觉和动觉,增强他们对美的感知。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民歌,儿童可以深入领略其中的艺术魅力,从而提升审美理解能力。

  (二)丰富学前儿童美育课程内容

  引入桑植民歌,不仅可以让儿童接触到多元文化,还可以深入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还能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

  (三)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桑植民歌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学前儿童美育课程,有助于孩子们早期接触并培养对这种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学习桑植民歌还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为传统文化的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三、桑植民歌融入学前儿童美育课程的途径

  (一)集体教学活动

  首先,在集体教学导入环节,通过展示桑植民歌的视频片段,激发儿童对这种音乐的兴趣。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桑植民歌,让儿童在欣赏和学习中体验音乐的美。

  (二)一日生活过渡环节

  一日生活的休息时段也是传承桑植民歌的巧妙时刻。午餐前后,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增强孩子的文化认同感。离园整理环节,带领孩子们回顾一日活动中领略过的桑植民歌,回味感知的同时巩固学习成果。

  (三)家园共育

  家长应参与孩子的音乐教育,一起享受桑植民歌。共同制作音乐道具,布置音乐环境,创造音乐氛围。园所可以通过举办亲子音乐会、民歌创作比赛等活动,引导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

  四、桑植民歌融入学前儿童美育课程的策略

  (一)确定各年龄段教育内容,建构三级目标架构

  3~4岁的孩子可通过节奏游戏初步感知音乐与节奏;4~5岁适合聆听含故事内容的民歌,促进语言和想象力发展;5~6岁可学习民歌唱法和舞蹈,通过集体活动提升孩子的表演和团队协作能力。三级教育目标主要包含在情感上引导孩子体验民歌韵律,培养音乐感知;认知上使孩子了解地方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技能上结合游戏与表演,让孩子在愉悦氛围中学习旋律和节奏。

  (二)打造立体课程框架:研学旅行、个人探索与师生互动教学

  将桑植民歌全面融入学前美育课程,例如科学规划户外研学,通过与居民互动体验民歌魅力与自然和谐。教师设计创新美育活动,培养孩子的学习与思考能力,增进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三)实现三方协同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教育工作者、家庭成员与幼儿共同合作

  将桑植民歌融入学前美育体系,运用多元教学模式拓宽儿童艺术认知。例如,组织亲子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传授桑植民歌要领,协同促进桑植民歌在学前美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小艳.浅谈传统民歌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J].新智慧,2023,(08):47-49.

  [2]王杨.桑植民歌在音乐剧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评鉴,2021,(10):125-127.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26428 传 真: (0731)84313258 订报热线: (0731)84313258
邮 编: 410005 邮 箱: kjxb001@126.com  全年订价:168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