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全媒体记者 谢景佳 通讯员 高洋
“我们的周妈,优秀无敌!光芒万丈!”在赠送给周情的离别相册上,家长和孩子们选择以班级合照和这样一句话作为封面。
瓜子脸,小身板,说话时嘴角总是带着浅浅的笑容,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么年轻的面容下却是领导、同事们公认的“全能选手”“拼命三郎”,也是孩子们心中最温暖的“周妈妈”。
走进澧县芙蓉学校的大门,便能见到“爱满天下”四个大字镶嵌在教学楼上。周情能当上孩子们口中的“妈妈”,正是因为年复一年爱的坚守。
以爱为桥,搭建心灵家园
2015年夏,周情带着对乡村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来到澧县码头铺镇洞市小学,但现实的情况却很快给她浇了一盆冷水。洞市小学地处澧县西部山区,师资力量严重不足,300多个孩子,却只有19个老师,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常年缺乏父母陪伴。
最多时,周情语文、英语两个科目“一肩挑”,还同时担任班主任、英语教研组组长、学校教导主任等职位。面对从未想过的情况,初为人师的周情迷惘过,也想过逃避,但最终,她还是在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目光中、家长们信任的寄托中、学校前辈们的鼓励中与自己“和解”。
“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周情说,“总不能让孩子们没学上。”
随着接触渐渐增多,周情发现,留守儿童这个身份,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生活的困扰,更是心理与情感的缺失。许多孩子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感觉交流总是隔着一层纱。”同样从留守家庭走出的周情,懂得这些孩子内心的渴望与无助,她决定用自己的爱心与专业知识,为孩子们搭建一座心灵的家园。
“陪伴是最好的帮助,喜欢是最好的老师”,周情深知,要打开孩子们闭锁的心灵,首先要让孩子们熟悉自己、喜欢上自己。周情坚持每天早上陪孩子们晨跑,课间和孩子们一起跳绳、打乒乓球……在她的引导下,孩子们变得自信、开朗,课堂也从她一个人的“独角戏”变得生机勃勃起来。
为了更好地理解孩子们,周情利用休息时间和假期阅读了大量心理学、教育学的专著,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并成为了澧县心理协会的一员。2018年,她成功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
周情的付出,家长和孩子们看在眼里,感怀在心。有一次,班上有个女孩第一次来例假,不知道怎么办,血沾满了裤子,只好扭怩地坐在凳子上。周情发现了她的异样,给她买了卫生巾并亲手教她怎么用。女孩感动地说:“我感觉您就像我的妈妈一样!”从此,“周妈妈”这个称呼便不胫而走,孩子们、家长们甚至同事们都开始这么称呼她,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我希望自己成为孩子生命中那个对的人!”周情说。
以情为引,点亮智慧之光
2021年,周情来到澧县芙蓉学校,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并兼任学校的心理老师。在这里,她继续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为孩子们的成长“添一把火”。
在周情所带班级的教室门口,贴着一个醒目的路牌样装饰画,上面写着“努力成为很哇塞的人”。在教室内,班级文化墙上贴满了孩子们参加活动和获奖的照片,墙壁上则是孩子们的绘画和书法作品;教室外的桌子上,一排排孩子们种的植物长势喜人,许多还粘贴着孩子们制作的植物卡,上面写着植物的养护知识和繁殖方式……
“一个充满爱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心理暗示更利于孩子们的成长。”周情说,“教育不仅仅是上好课,还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每天晚上,周情还会在班级家校联系沟通群给家长分享几百字的教育理念和心理知识,引导家长做好情绪管理、陪伴鼓励孩子:“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周情的满腔热情、默默耕耘和对孩子的关爱,让她不仅获得了学生、家长和同事们的称赞,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今年8月,她的学生李雯(化名)考上了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李雯的奶奶特地和周情打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告诉她这个好消息。“雯雯从小没有母亲,父亲又常年在外打工,是您一直以来的关心和帮助才让她坚持下来,雯雯选择师范也是受您的影响。”电话里,李雯的奶奶深情地说。
在澧县芙蓉学校任教三年来,周情多次获评县“优秀班主任”,所带班获县“书香班级”;所授课程多次在县市级竞赛中获奖,撰写的课例获湖南省教师教育学会年度教学案例评选一等奖;在心理健康领域,周情获市心理健康教师专业能力竞赛二等奖,获聘为县妇联家庭教育指导师,并被推荐参加澧县教育局“三个一”送教活动。
“我最喜欢的是她身上始终如一的热爱和自我提升的意识。”说起周情,学校党支部书记范道荣自豪地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