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县作协会员 杨剑城
秋风瑟瑟,卷起几片枯叶,在巷口打着旋儿。我的思绪,也如同这秋风中的落叶,飘回了故乡,飘回了那记忆深处,裹着浓浓乡愁的肉圆子。
记忆里,做肉圆子是件隆重的事。往往是秋风一起,家里的老人们便开始张罗。清晨,天刚蒙蒙亮,外婆便会到镇上的肉铺里,精挑细选一块肥瘦相间的猪后腿肉。回到家,外婆便会将肉仔细地剁成肉糜,那有节奏的剁肉声,伴着清晨的鸟鸣,成了我童年最熟悉的旋律。
剁好的肉糜,要加入地瓜粉,是肉圆子Q弹口感的秘诀。除了地瓜粉,还要加入切得极细的葱姜末、少许的盐和酱油,以及外婆秘制的调料。
一切准备就绪,便是最关键的揉捏。外婆将所有食材放入一个大瓷盆里,用她那双粗糙却有力的手,反复揉捏,随后搓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小球,再放入烧开的沸水中。煮熟的肉圆子捞出后,会再放入一个盛满高汤的砂锅里,小火慢炖。这高汤,也是外婆的独家秘方,用猪骨和鸡骨熬制而成,清澈见底,却蕴含着丰富的鲜味。
傍晚,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热气腾腾的砂锅里,盛满了晶莹剔透的肉圆子。夹起一个,轻轻咬上一口,那Q弹的口感,鲜美的汤汁,以及肉香、葱姜香、调料香交织在一起的独特味道,瞬间便会充满整个口腔,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