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教研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师说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一二三四”模式,健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株洲市渌口区育红小学  张艳军

  株洲市渌口区育红小学是一所具有115年办学历史的百年老校。学校地处老城区,生源包含城市家庭、农村家庭及外来务工家庭的孩子,其中来自农村家庭、外来务工家庭的孩子占学校总人数的80%左右。据学校家校共育课题组调查,有33.5%的教师认为家长对教师只是“一般信任”,有21.4%的教师认为只有“一半家长配合学校教育”。有60.2%的家庭存在对子女教养不当的问题。因家校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差异,在家校协同育人的工作中易出现家校关系紧张、家长缺乏育人能力、家长共育意识不足、家校共育路径单一现象。

  针对家校共育情况,学校进行仔细思考与研究,构建“一二三四”家校协同育人模式。

  一、构建家校协同育人组织机制

  构建一套家校协同的育人机制,促进育人的生态建设、制度建设、功能建设、能力建设,进而形成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二、打造两支家校协同育人队伍

  学校通过建设两支家教协同育人师资队伍,一方面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对待教育,另一方面增强教师对家长育人的有效指导,切实增强学校与家庭的育人合力,推动育人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打造育人导师队伍。学校集结有丰富育人经验的教师、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家长及家庭教育专家,形成一支专业的育人辅导队伍。

  打造育人志愿者服务队伍。积极发动每一位关心支持教育、有一定教育教学专业能力的的社会人士(退休干部、退伍战士、学者专家、行业模范)组成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伍,为孩子成长助力。

  三、建设三项家校协同育人课程

  家校关系课程。借助这一课程学会家校沟通、学会育人,家校间传递积极的育人价值及信息,了解家校协同的关系基础,达成共识,形成默契和谐的家校关系。

  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借助线上、线下家庭教育育红“专家讲坛”“家长讲坛”“教师讲坛”等平台,以“亲子关系课程”“习惯养成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为内容,做好家庭教育方法、问题方面的指导。

  家校共育课程。通过“家长进课堂”“校园亲子活动”等形式,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增进学校、家长彼此的了解和理解,于潜移默化中在思想上达成共识。

  四、创新四个家校协同育人维度

  建构家校协同育人的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国家新时代育人的目标,按照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及县域家庭的不同类型,创新“家校一体”“价值、素养一体”的育人理念,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拓展家校协同育人的场域,实现全方位助力孩子发展。从学校到家庭,从网络到社会,创新性地将学校文化、课程课堂、管理服务、家庭生活、劳动场所、网络平台及公共场所等纳入家校协同育人的空间,实现孩子的“课程成长”“生活成长”“公益成长”。

  延伸家校协同育人的时间,实现全过程助力孩子成长。借助课后延时服务,补位家庭教育难以顾及的时间,减轻家长辅导孩子学业的压力,支持学生课后的健康成长,让学生通过课后延时服务,提高自身的身体素养,培养综合能力,促进自身的终身成长。

  夯实家校协同育人的效果,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通过家校协同育人的理念构建、场域拓展、时间延伸,探索出家校共育的有效评价机制,从结果反向促进方式的创新变革,从而实现孩子综合素养的提升。

  通过建立一套机制、组建两支队伍、开设三类课程、创新四个维度,学校与家庭形成和谐的家校关系,家校教育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数据显示,在构建“一二三四”模式后,家长对学校的投诉率下降了80%,家校形成共识、共建、共赢的良好育人形态。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26428 传 真: (0731)84313258 订报热线: (0731)84313258
邮 编: 410005 邮 箱: kjxb001@126.com  全年订价:168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