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高新区明德麓谷学校 贺利华 张颖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强调教育必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针对当前学校在推进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将“劳动”等同于“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简单惩戒化”等认识误区和操作误区,长沙高新区明德麓谷学校自2020年起进行了劳动教学改革创新,构建了从一年级到八年级的中医药文化特色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了与其他学科、课后服务、德育活动融合实施的“四模块四路径”特色劳动教育策略。
一、以构建“四模块”课程为基石,挖掘劳动教育的深度
学校针对小学低、中、高年级和初中四个学段进行了梯度设计研究,形成了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针对性的“四模块”特色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从中医药食育文化、外用文化、外治文化、种植文化维度出发,分为四个阶段:一、二年级以“药食同源,厨出精彩”为主题,三、四年级以“闻香祛病,制香有方”为主题,五、六年级以“妙手养生,穴位解密”为主题,七、八年级以“探秘种植,本草飘香”为主题。每个主题下设2至4个子项目,确保不同年级不同研究内容,形成纵向主题统一而横向内容丰富的课程框架,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认同。
二、以“四路径”融合方式为手段,拓宽劳动教育的广度
为确保“中医药文化探究”特色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学校采取了四条路径,有效普及提升了学生的中医药文化素养和劳动技能。
1.与多学科融合,常态化实施。针对不同学段,学校制定了以主题和项目为中心的周课时教学计划,全学期预设16至18课时。主题确定、主题分解、方法指导、活动策划、阶段交流、总结交流六种基本课型贯穿整个学期。例如,在地理学科中,学校将《绘制平面图》和《测量土壤酸碱度》的教学内容与七、八年级的种植主题进行融合,开展探究性学习。
2.与课后服务融合,特色化实施。学校将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与三点半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开设了“小小中医传承人”特色劳动兴趣班。每周安排两课时,供学生学习捏揉、刮痧、艾灸等中医药外治基本技能。坚持人人参与和自主选择相结合,旨在满足那些对此类技能有进一步兴趣的学生需求。
3.与德育活动融合,长效实施。学校以传统节日和特殊日子为切入点,策划主题活动,旨在提升学生学习的持久性和展示性。如在端午节,开展“特别的‘艾’给特别的你”活动,学生制作艾叶花束赠送教师等。此外,学校还组织制作药膳食品、盐包,学习制作有机肥等校外研学活动,以补齐课程短板,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和对中医药文化的探究兴趣。
4.校家社协同开展,协同实施。学校积极推进校家社协同实施创意活动。组织家长与学生参与“药膳美食制作”视频征集和“爱您,就给您捏捏背”等亲子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如传统疗法体验和中药制备活动,学习中医基础治疗方法和药材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以开展精准评价为抓手,夯实劳动教育的厚度
1.基础性评价,系统化。学校构建了劳动教育学生评价基本体系。该体系横向由五个维度组成:课程阶段、评价内容、评价要求、评价方式和评价等级;纵向涵盖四个主要阶段。评价内容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行为或能力进行评价,解决“评什么”的问题;评价要求对活动过程性资料和成果提出明确要求,解决“怎么评”的问题;评价方式强调多元化,解决“谁来评”的问题。这一体系充分考虑了课程的过程性和成果指向性,既包含质性评价,又强调量化评价。
2.活动性评价,多元化。学校以“节”为媒,设计一系列展示性评价活动,搭建成长舞台,激发探究兴趣,使学习成果长效化。例如,在“五一”劳动节,开展“创意、实践、展示、成长”为主题的校园劳动节活动,评选“劳动之星”。
3.展示性评价,成果化。学校每期举行“中医药文化探究的特色劳动课程成果汇报展示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展示劳动教育成果,为学生搭建成长的舞台,展示他们在特色劳动教育中的学习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