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玉儒出生于内蒙古通辽,历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秘书长、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秘书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副书记、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牛玉儒的父亲是一位正直的老党员,儿子当了“大官”还不忘提醒。一次,老人看了京剧《铡包勉》,心有感触,忙给牛玉儒写了一封信:“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是农民,只有你当了领导,必须要清廉,像包公一样,堂堂正正!” 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牛玉儒为民谋利、清正廉洁的信念更坚定了。
对家人,牛玉儒约法三章:不准开门,不准收礼,不准说情。无论任自治区副主席,还是做市委书记,牛玉儒家门前总是“访客”不断。倘若是送礼的,家人劝其把礼品拿走,有事到办公室说;若是上访户在家门口等,牛玉儒就让爱人把他们让进来,沏茶倒水。
多少年来,牛玉儒为与他素不相识的老百姓办过无数实事、好事,可在亲戚中却“六亲不认”。身为老党员的父亲理解他:听说朱玉儒果断拒绝了亲人们的相求,老人感到欣慰。他在电话中劝道:“玉儒,亲戚越骂你,老百姓就会越信任你……”
清廉家风源于做好亲人的思想工作。牛玉儒的5个兄妹全是普通百姓。妹夫下岗,妹妹打来电话求助,牛玉儒说:“这事三哥我不能管,下岗是个普遍问题,你们要自己多想想办法,给别人带个头。”二哥的孩子想找份工作,有人说:“你叔叔在自治区当领导,让他说句话不就行了。”二嫂千里迢迢找来,牛玉儒把二嫂接到家,热情款待。但一听这事,一口回绝:“这样的事不要找我!”二嫂当时就哭了。事情最终还是没办成。最后,孩子靠自己努力,进了一家企业工作。牛玉儒得知后十分高兴。
如他的名字一样,平日牛玉儒是个随和的人,但涉及群众利益时,他也会犯“牛脾气”。有一次,牛玉儒在视察呼市城建工程时,看到人行道的铺设质量不行,当即把相关负责人召集起来,一段路一段路地检查。当看到一根电线杆子把盲道掐断时,他忍不住发火,“如果你们的亲人是盲人,还会这样施工吗?”当即要求对全市盲道检查清理。下乡调研时,牛玉儒听说有关部门要取缔牧民的卫星接收装置,非常生气,质问:“仅有的一点文化精神生活也要剥夺,你们心里还有没有老百姓?”
幼年贫寒的家境,砥砺了牛玉儒坚韧的性格,也孕育了他的平民情结,看到群众有困难,他总会伸出手帮一把。他资助过贫困学生读完大学,包头国企改制时,在市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他从1000万元市长预备金中拨出500万元,用于支付下岗保障金。“作为市长,首先要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不辜负人民群众的重托与期望。”牛玉儒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综合《人民日报》《内蒙古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