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褚清源
在一次山东济南举办的教学研讨会上,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上了一堂题为“分数意义”的课。
课一开始,吴正宪就抛出问题:同学们,谁能讲讲你心中关于分数的故事?于是,有了从分苹果的故事情境引出的步步深入的深度学习的发生。
这是一堂没有出示教学目标的课。吴正宪借助生活视角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学生在不断试错中逐步完整地认识了分数的意义,最终让学生从模糊走向了清晰,从零散走向了系统,从不理解走向了理解,明白了用分数可以表示“数量”、表示“倍数”关系,还可以表示单位,完成了对已经学过的分数这一知识点的再认识。
这是一节直击核心知识、为理解而教、充分彰显儿童立场的好课。用吴正宪自己的话说,好课要从“预制餐”转变为“现场蒸馒头”。学生讲故事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分数的理解。吴正宪并非孤立地上好这一节课,而是基于课标和教材,抓住学科的大概念和课程的整体结构,顺学而导,让知识更系统、更立体。她的课是对教材贯通使用,跳出知识的孤立化和碎片化,重视儿童思维的发展。如果说分苹果的线索是顺藤摸瓜,那么整节课打破教材知识结构的方式则是顺瓜找藤,为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完整理解提供了很好的支架。
这节课后的互动环节,有观课教师提问“课堂上有学生的表达不准确,没有做到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吴正宪则回应说:严格的不理解不如不严格的理解,要允许学生用原生态、不精准的语言表达数学。在吴正宪看来,进行“大单元”教学,关键在于要建好“承重墙”,打通“隔断墙”,建立数学知识间整体性、逻辑化的结构联系,找准大单元的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促进思维进阶,实现深度学习。
为理解而教怎么教,这堂课为大家打开了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