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杰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7部门对外发布《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的指导意见》,从4方面提出11条政策措施。指导意见提出,引导高校通过新建、改扩建、修缮、装配化改造提升等多种方式,补齐高校学生宿舍短板。
(1月19日 《广州日报》)
从“十人豪华间”,到“冬天冷、夏天热的宿舍环境”,再到“怀疑自己穿越回60年代的宿舍”,虽然槽点不尽相同,但在“嫌弃”自己的宿舍这件事上,广大学子是认真的,也充分发挥着自我调侃的精神。
当然,吐槽归吐槽,眼下高校在宿舍建设中确实存在一些“通病”,仍面临床位供给不足、环境有待提升、功能相对单一等问题。比如,招生逐年增长,住宿却“捉襟见肘”;硬件残旧老化,翻新总在毕业后。尤其是一些建校历史较长的高校,宿舍条件被调侃,几乎成为每年新生入学时的“指定动作”。
为何一些高校宿舍建设总慢半拍?一方面,与学校管理者的惯性思维有关。无论是“宿舍是用来睡觉的”,还是“我们当年也是这样过来的”,这套说辞看似有理,但本质上掩盖不了宿舍在学校管理事务中优先级靠后的事实。另一方面,也与改造难度较大有关。工期长且复杂的改造工程,不仅有可能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而且花费不菲。本身意愿不高、改造花销又大,高校宿舍往往“能凑合着住就先不动了”,学生们也只得“自适应”。
小宿舍也有“大文章”。高校宿舍,往大了说,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往小了看,牵涉着广大在校生的切身利益,直接关乎着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眼下,学生宿舍正成为高校招生的“必争之地”,多所高校在完善硬件设施之余,还推出宿舍定制服务,让学生“自选室友”;未来,随着在校大学生总量持续变化,也需要有前瞻性的布局,未雨绸缪。可见,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既有时势所逼,更要顺势而为。对此,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多渠道补齐高校学生宿舍短板,优化高校学生宿舍功能设置,让学生宿舍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