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当我们无法了解对方情况时常说:“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以前,葫芦是用来盛放药物的。《后汉书·费长房传》记载:“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从此,后人称行医为“悬壶”。元代诗人钱昱有诗传世:“卖药不二价,悬壶无姓名。”“悬壶济世”成为治病救人的代名词。
壶,即壶卢,葫芦别称,又名蒲芦、瓠瓜、匏瓜等。葫芦是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果实因品种不同而形状多样。李时珍称京葫芦为蒲芦,中有细颈,个体较小;匏瓜呈梨形,底端膨大;葫芦细腰,上下两个圆球,造型古朴典雅,线条婉约婀娜,外形像“吉”字,“壶”与“福”字谐音,因此药葫芦也象征消灾除病、吉祥如意、福寿康泰。
古人用葫芦盛放药物及酒,既密封不走味,又得葫芦清香之气。“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把药与酒浸渍于壶中,密封时日,启封饮用,是古人治病的重要方法。
葫芦本是一味中药,味甘、性寒,入肺、脾、肾三经。其主要功用有四:一是利水消肿。可治肝硬化腹水、黄疸等症。二是清热解毒。蛇虫咬伤时,可用新鲜葫芦叶、藤捣汁,敷患处,一日三四次。三是杀虫止痒。主治疥癣、脚癣、白秃疮等。四是除烦止泻。主治胃热、消渴、夜寐不安。
摘自《文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