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育兵
在浙江省慈溪市第二实验小学,作业不仅仅是作业,也是学生的“作品”,基于此理念,学校开设“作业展厅”,有优秀作业展示,有项目化作业的成果,甚至还有现场才艺展示。
(3月17日 《现代金报》)
孩子们的作业负担重,不仅仅表现在作业量多上,有不少孩子,完成作业的时间,都已经超过了他们应该休息的时间;也同样表现在作业的机械式、重复性上,孩子们对完成作业的兴趣不大。如果孩子们能够在作业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智力的和非智力的,全面的而非单纯的某一学科的,充满创造的而非枯燥乏味的,他们对作业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这样的作业即使负担重一些,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有意义而乐于探究的。
“作业展厅”的探索,其意义也就在于此。
作业活化,其实就是知识活化。人类的知识,是生产生活实践经验的概括提炼,知识活化的意义就是把其还原于适当的场景中。在场景中完成作业,既体现了知识的价值,又可以体会到运用知识的快乐。知识活化,知易行难。这样的场景设计,是需要耐心、精心和细心的,对于教师是很大的考验。
作业即作品,其实是活动化课程,即在一项活动中,融入不同学科的知识。比如“制作年历”作业,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年、月、日和星期之间的秘密,体验年历制作的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知识运用能力、非智力品质,都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作业即作品,这需要各学科老师的通力合作,要在一项作业中,能够达成多个练习、巩固多个学科的目标。 从作业走向作品,让孩子从“作业是负担”转变成“作业是成果”,对于孩子们来说,能激活他们的探究性,调动他们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专注地完成作品。在作品完成的时候,学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过程中的坎坷同样也能让他们受益。对于作品被收藏的孩子来说,这将是美好的回忆。
作业即作品,对于教师是更多的挑战,这种挑战已经超越了他们的知识结构,也挑战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和通力协作,更在倒逼教师提升作业设计水平。
“作业展厅”是一种可贵的教育探索,是作业评价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作业展厅,从广度和深度上,从展品的收藏上,都可以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