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心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师说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23年01月04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样消除“病耻感”

  本报记者 王燕

  萧筱是一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感染)康复者。他出门玩时,却被玩伴贴上了“小阳人”标签。萧筱为此十分苦恼。

  在新冠感染者中,遭遇歧视并非个例。有人因为“阳”被邻居区别对待而心生愤怒,也有人因为“阳”过被招聘单位拒招而倍感抑郁……这让人们对疾病治疗产生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羞耻情绪”。

  “这种情绪是‘病耻感’在内心的镜像。”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邵东市城区第三完全小学“心情氧吧”(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负责人曾懿老师向记者介绍,“病耻感”在医学领域被指代为一种患者因患病而产生的一种内心的耻辱体验,“人之所以会产生这种体验,大多源于疾病被污名化,使得这类被污名化的患者群体遭受来自社会的偏见、侮辱,感到被标签化、被疏远、被歧视。”

  “病耻感”是一种不能接受自己生病的逃避心理,是负性的心理应激反应。研究显示,在慢性疾病患者中约50%~80%有轻到中度的病耻感,继而出现严重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毋庸置疑,新冠疫情对人类而言是一种重大应急事件。那么,如何解除“心理防备”,克服新冠感染的“病耻感”呢?曾懿表示,可以试试下面三个方法:

  正视现实,接纳存在。人食五谷杂粮,谁都不能保证自己和疾病绝缘。患病是正常的,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所以,我们要学着接纳“感染新冠病毒”这个事实,并用平常心对待身边感染的人。另外,与其说“自己是一名新冠病毒患者”,不如说“自己患有新冠病毒疾病。”前者是指自己是一个病人,是一种标签;后者是指自己病了,是一种状态。这样可以让疾病成为疾病本身,让新冠感染回归普通疾病队列。

  放下担心,夯实价值。感染新冠,对我们的考验不止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层面。但危机也是转机!经历这次负性事件后,我们要学习“减轻焦虑,放下担心,积极做出应激反应”,在“消极”事件背后寻找“积极”意义,降低负面情绪,提升自己的健康素养。另外,我们还可以想象美好的事物,比如想象身体康复后去远方旅游,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武装头脑,消除“病耻感”。

  积极应对,必要时求助。新冠感染是一种有着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疾病,需要我们加强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正确了解自己的病症,这有利于提高我们适应疾病状态的能力,降低“病耻感”体验。必要时,可以向亲戚朋友倾诉“羞耻情绪”,也可向专业精神卫生或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心理援助,对学生群体来说,咨询是很好的心理成长途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26428 传 真: (0731)84313258 订报热线: (0731)84313258
邮 编: 410005 邮 箱: kjxb001@126.com  全年订价:168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