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师说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22年05月11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人的 “劳动节”

  □ 钟芳

  我们都知道“五一劳动节”是现代的产物,但却很少有人知晓,其实古人也有“劳动节”,而且还不止一个。

  二月二“耕事节”

  要说起历史最悠久、名气最大的古代“劳动节”,首推“农历二月二”,其历史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

  晋代文史学家皇甫谧的《帝王世纪》里记载,“三皇”之首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新春二月二都要“御驾亲耕”,百姓也要在这天开始下田耕作。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记述了周武王在二月二不仅举行盛大仪式,还率文武百官亲耕。到了宋元时期,二月初二的含义进一步扩大,既是“耕事节”,又是“劳农节”“踏青节”。自雍正以后,每年二月初二,皇帝都会亲自出圆明园,带领朝廷官员和皇后、宫女到专门开辟的“一亩园”扶犁耕田。民间流传着一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二月初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生动反映了明清两代的皇帝对二月初二的劳动节的重视。

  七月七“乞巧节”

  在“男耕女织”的古代家庭分工模式下,既然男人们有专属于自己的劳动节日——“耕事节”,女人们有没有“织女节”呢?答案是肯定的,不过不叫“织女节”,而是“乞巧节”(大名“七夕节”)。

  话说织女是天上的织布能手,只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夜,织女牛郎鹊桥相会时,才能得见。所以古代的女孩们,会在这一晚,对天祭拜,乞求女神赋予她们一双巧手,针织女红样样娴熟,这就是“乞巧”的缘由。不过“乞巧”渐渐地就变成了“斗巧”,成为姑娘们比赛针线活的“擂台”,并由此衍生出诸多有趣的“赛巧”项目,比如穿针乞巧、投针验巧、兰夜斗巧等。这些源于生活的娱乐、比赛项目,都展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热爱劳动、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歌颂劳动的诗篇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就有大量描绘劳动生产的农事诗。像那首著名的《伐檀》一开头就讲“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是一首描写魏国伐木工人劳作并表达不满的民歌。《芣苢》诗曰:“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则是农妇们采摘车前子草的乐歌,热情歌颂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高贵品质。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的这首妇孺所知的《悯农》,寥寥数句,就把劳动者的辛勤和劳苦写到了极致。

  白居易在《观刈麦》里把劳动的艰辛描绘得细致入微,生动感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不能不为诗人对农家的同情与怜惜所感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26428 传 真: (0731)84313258 订报热线: (0731)84313258
邮 编: 410005 邮 箱: kjxb001@126.com  全年订价:168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