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武冈市新东中心小学 罗玉春
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是有其独特的思考方法的,所以在教学的设计上重点放在指导、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思考方法上。第一层次,先做判断练习,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因为这是正确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基础。第二层次,进行最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训练,着重训练学生怎样找对应关系,如何正确判断,然后再动笔做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第三层次,进行间接的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训练,目的是在原来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思维更高一步。
一、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判断关系的能力 刘大妈上个月用水6吨,水费9.6元。然后出示三条信息:A.张奶奶上个月用水8吨;B.王叔叔上个月用电25度;C.赵爷爷上个月水费19.2元。问:“三条信息中哪些信息与第一条信息相关?为什么?”学生经过辨别、筛选,得出与第一条信息有关的有A信息和C信息,因为水费的单价一定,而B信息无关。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组合的信息提出问题,引出数学例题。
对于例题建构,寻求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判断能力,为解决数学问题奠定基础。教师不再提供标准的信息,而是注重让学生从众多杂乱信息中选择、提取相关信息进行组合,以选促思,感悟潜在的“单价一定”的隐含数学关系,培养学生信息的匹配能力。又如在解决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时可以作如下联系:
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1)先用算术方法解答。
(2)分析题中的数学关系:
想:①题中有哪三种量?
②哪种量是一定的?
③谁和谁成什么比例?
(3)用比例知识解答,指名板演。
二、培养学生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下的解决问题与传统的应用题不仅是提法的改变,更是教学理念、目标的更新。传统应用题教学以获取解题技能,学会解决数学问题为目标;而解决问题则关注数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处理、运用,以培养学生的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能力为目标。教学目标的差异决定了教学行为的区别。而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原始、复杂的信息进行个性化的“整理”,将其转换为直接、简洁的有效信息,让学生在信息整理中发现其中的数学关系,培养学生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整理完信息,明确各部分之间关系后,教师放手让学生用比例知识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比比谁的方法多?”再让学生交流他们的多样化算式:(1) 9.6/6=x/8;(2) 9.6/8=8/x(3)6/9.6=
18/x;(4)9.6×6=8x……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列出的算式进行辨析、交流,去伪存真,互享经验智慧。
解决问题教学中,不像传统应用题教学关注的标准单一的解题模式,以提高解题技能。教师更加注重为学生提供探究时空,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所以往往呈现出优劣并存、正误交杂的多样化解题策略,再通过交流辨析,实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灵活多样地处理信息能力。
例如: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长度5米的标杆,影长是14米。照这样计算,一座塔的影长148米,这座塔的高度是多少?学生解决后,教师呈示: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一座塔的影长是148米,要求这座塔的高度,根据比例知识,我们该怎么办?学生提出用一个较矮的参照物(如人、旗杆等)去收集相关数据来计算。教师因势利导补充“长度5米的标杆,影长是14米”这一信息,再让学生去解决。
解决问题教学练习中,教师用问题解决的思想,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策略的重构过程,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巩固了数学解题技能,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解决问题根本意义所在。
总之,教师对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教学,要深入领悟新课标对解决问题的要求,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大胆地扬弃与创新,就能构筑原汁原味的解决问题数学课堂,焕发解决问题的生命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