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贵勇
据《福州晚报》9月3日报道:福州市湖滨小学有2000多名学生,却只有一个厕所。学生家长反映,湖滨小学受场地限制,厕所比较少,导致有孩子要穿纸尿裤上学。
学生,一个多么令人艳羡的词,一个被光环包围的身份,在他们光鲜的背后,到底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和扭曲?
新陈代谢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在学生身上却成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令人唏嘘。一个人若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要受到限制了,那学习还有什么意义? 而我们所了解的不过是冰山一角,隐藏在那冰面下的巨大事实也许更震撼人心。
无论是城市中小学,还是偏僻中小学,厕所的蹲位和面积,在《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和《城市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等国家文件中都有明确规定。依据文件规定,1500名学生的城市中小学应配有235平方米的厕所,对此湖滨小学显然没达标。尽管没达标有种种原因,如老城区学校由于硬件束缚,有限的教育资源与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但这不应成为有关部门推脱责任的理由。
而解决厕位紧张、大班额等城市中小学长期存在的顽疾,考验着政府的管理意识和决策能力,还应从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入手。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学校不是越大越好,学生不是越多越好,优质的教育还是小班化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政府部门还需统筹考虑,在教育资源分配上有所侧重,真正让每所学校能轻松办学,让每位教师能从容从教。
厕位紧张其实只是表面现象,背后暴露了当前部分城市中小学的办学窘境,反映了教育均衡发展所遇到的现实阻力。不得不承认,现实的社会,已将一个正常的人逼到了一个可笑的境地。很多师生都为了战战兢兢地守住那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或者拼命力争上游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让他们摆脱尴尬的生存状态,政府和教育部门责无旁贷,还应拿出真本事,解决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