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涟源二小 吴小妤 谢奇灵
我们26班新近加入了学校课本剧小组。根据学校六一文艺汇演安排,我们班必须把一台本班原创的课本剧搬上舞台。距离六一仅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一想到要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编导出一部好的剧目,就觉得压力山大。但反念一想,何不化压力为动力,挑战一下自己?看看我们班究竟能做到有多好。我开始了编导行动。
第一步是选剧本。在一大摞原创的剧本资料里我决定选用情感丰富的古代版《游子吟》。剧本一确定,我们的排练也就有了方向。
第二步是选演员。演员必须符合剧中人物的特点,不然就会弄巧成拙。时间再紧迫,选人也来不得疏忽。最后,我选定了曾多次担任领诵的杨自强同学和具有舞蹈功底的刘芷慧同学分别担任主角孟郊和孟母。同时,为了使剧情更丰富,我又选出了普通话水平最高的黄伊瑜同学读旁白,声音洪亮的黄汉奎同学演更夫。
剧本和演员既已敲定,第三步就是排练了。我把剧本分发给了小演员们,要求他们先根据剧本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把轮廓先演出来,一周后我再帮他们抠细节。一周后,我牺牲了周末休息时间,每周六下午安排小演员们到我家排练两个小时。我先给小演员们讲解了一番剧本的主要内容,分析了人物形象,让他们对剧本所表达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接下来的排练中,果然不出我所料,由于孩子们熟悉了剧本内容,个个很快进入了状态,边演边记台词,半小时下来,第一幕就排完了。更让我吃惊的是,刘芷慧同学的表演简直是恰到好处,无论是台词,还是模仿老妇人的口吻,都维妙维肖,十分到位。杨自强同学相比刘芷慧同学的表演则稍逊一筹,但却是排练最认真的演员。我趁机告诫孩子们,别光看到演员们台上的出色表演,在他们光辉的背后你们可知他们曾洒下多少汗水,付出多少艰辛。有句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孩子们立马接出了下一句,我们相视一笑。孩子们那一双双装满笑意的大眼,分明让人领悟到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真谛。最搞笑演员要数黄汉奎了,他出演更夫,手持木棒,敲打五下,再大声喊出:“五更喽,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最让人省心的自然是黄伊瑜同学,她可是久经沙场,对语言的领悟力在班上无人能及。三处旁白几乎不用我多作指导,她都能准确流畅、徐徐道出,不知不觉把大家带入了别离、惆怅、迂回、曲折的情境之中。
也就两个周末的时间,课本剧出炉了,蓦然发现,课本剧编演也并非想像中那么难嘛。其他琐事利用平时闲余时间,一一搞定,至于服装,在戏服定制中心订做了两套。一切就ok了。看着我的课本剧初具雏形,心中甚是欢喜,原来做远非想的那般难。我这才明白:如果你还没做,便被自己的假想敌所吓倒,那你终将一事无成。反之,只要你勇敢地迈出第一步,离成功就不会太远了。
最后一周时间只要试演几次,让孩子们熟悉流程便大功告成。周二的下午,我组织将讲台装扮成了舞台,演员们整装待发。当一切布置妥当,小演员们身着古装出现在同学们面前时,全场哗然。可能是小演员们的形象与平时大相径庭,给台下的观众带来了强大的视觉冲击,才使得举座皆惊。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试演开始了,小演员们非常敬业,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早已化身为剧本人物,深情地演绎着母子依依惜别之情。而最让我意想不到的要数台下观众们的表现了,他们眼中惆离别之怅,悲贪官之恶,感母子之情,喜表演之绝,在他们变幻莫测的表情背后一定也有着波澜起伏的情感吧。其实,一场成功的课本剧演出,我想,不应该单单是给观众带去一顿丰盛的视听盛宴,更多应该是让孩子们在观赏过程中用心去感怀,从而受到情感的启迪,让简单的心灵逐步成长,并得到满足。
随着各项工作已然就绪,快乐六一也悄然而至。正式的表演在黄伊瑜同学清晰柔和的旁白声中拉开序幕,喧闹的会场瞬间鸦雀无声。当演出在母与子挥手告别之中落下帷幕之时,我在孩子们的眼中感受到了意犹未尽的欢乐。我们的演出在全场一片雷鸣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我的编导之路也定格在了那张鲜红的奖状上,它成为了我们26班所有人共同努力与付出的见证,更是我们一次光辉的记载。
回首这段短暂的课本剧编导历程中的点点滴滴,我和孩子们有过苦,有过累,也有过烦恼,有过欢笑,但有过更多的就是收获后的喜悦。自从课本剧走入了我们的日子后,我们的生活更为精彩,我们的思想更为成熟。孩子们有了课本剧的陪伴,他们的童年也由此变得五彩斑斓,欢乐无限,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