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元崇 通讯员 李新春
祁阳县中小学入学率、毕业率、在校生年巩固率、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均达到100%;复盲率和新文盲率均实现了“零指标”,扫盲工作正逐步实现由扫文盲到扫科盲的转变。9月7日,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祁阳县教育局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祁阳县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的家乡,有着崇文重教的传统。在这里,把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作为一项事关祁阳长远发展和百姓福祉的民生工程纳入为民办实事范畴,纳入县委、县政府对镇(乡)和县直有关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实现了“该入学的一个不能少,已入学的一个不流失”的目标。
“一把手”亲自抓教育
祁阳县委、县政府为落实政府办学责任,要求从县到各镇(乡)党委、政府,从“一把手”到班子成员,都要建立并严格执行“一把手”抓教育制度、定期议教制度、领导干部联系教育制度和教育督导制度。
近3年来,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和县长办公会,分别就学校布局调整、合格学校建设、义务教育“普九”化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义务教育绩效工资等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专题研究62次。
县、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都确立了教育工作联系点,每人定点联系1所以上学校,每年为联系学校办1~2件好事实事。尤其对教育重点建设项目实行重点倾斜,由政府牵头整合财政、教育、规划等部门,成立专门的维改办、建设办,始终坚持“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套班子、一笔专项经费、一抓到底”的原则,实行领导“包协调、包质量、包进度、包效益”的四包责任制,强化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尽管县财政十分困难,但是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2009~2011年,全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分别达到49578.5万元、60053万元和66761万元,分别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53.06%、54.18%和54.5%,均高于当年财政收入增长比例,2010年、2011年的支出比例同口径分别提高1.2、1.12个百分点,实现了教育投入的“两个比例”、“三个增长”。
孩子入学一个不能少
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是一项系统工程,祁阳县通过齐力控辍保学、均衡师资配置、提升办学质量等举措,提高了“两基”工作整体水平。
建立“两基”指标监控体系和干部教师入户动员、结对帮扶、贫困学生救助等“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千方百计解决经济困难家庭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等弱势群体“上学难”问题。近3年来,每年为近1.4万名贫困寄宿生补助了生活费;每年募集助学资金250余万元,为3000余名贫困学生解决了入学难问题。2008年来共接收1.2万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并全部建立了学生档案,纳入正常学籍管理。
采取“三定两竞”办法,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三定”:一是教师定期补充。每年引进、招考录用近200名优秀大专以上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二是教师定期培训。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无论年龄大小、学历高低每三年必须轮训一次,参加专业知识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三是干部教师定期交流。通过制度的形式规定城乡干部教师交流方式,明确“上挂下派”时限,充分发挥优秀干部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两竞”:一是校长竞聘上岗。对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实行竞聘上岗,仅2011年暑假就调整交流了120名正、副校长。二是教师竞争上岗。每年引导100余名干部教师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合理有序流动。
一直以来,祁阳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紧抓不放。创设“祁阳教育讲坛”,邀请教育名家谈经说法,有效接轨先进教育理念。建立健全“县教研室——片教研组——学校教科室——学科教研组”四级教研网络和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运行机制,完善教学视导制度,特别是创新了义务教育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机制,夯实了教育提质基础。2010年,该县成为全国第七个“高效课堂改革试验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稳步有序推进,涌现了祁阳二中、浯溪二中、茅竹镇中心小学等一批在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课改样板校。尤其是通过“对口联动、二元管理”及“捆绑”支教举措,实现了薄弱学校“软实力”的跨跃提升。近些年来,该县高考一、二批本科上线人数持续保持在1600人以上,稳居全市第一;义务教育学业水平考试全科合格率、全科优秀率均居全市前二名。
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祁阳有中小学教职工1.1万多人。“让教师获得幸福感,最终受益的不仅是教师本人,更包括在校的广大学生。”在祁阳,县委、县政府重视教师的幸福感一直有口皆碑。“教师待遇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3年投入3.8亿元,确保了教师政策性津补贴、福利待遇与党政干部同安排、同标准并优先发放,还为农村偏远学校教师发放了每月260元的生活补助;每年落实“政府奖励基金”100万元,每两年对为全县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名校长”、“名教师”等有功之臣进行表彰、奖励,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荣誉感。
千方百计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2011年把建设100套城区教师廉租房和200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纳入县政府为民办实事范畴。
推进“教师健康工程”,从2008年起,县财政出资为全县教师购买了团体医疗保险,由各学校组织,定期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全面体检,不向教师收取任何费用,并为每位教职工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分类分项跟踪服务。罹患鼻咽癌的祁阳县大村甸镇教师刘安民,最近心情明显轻松多了,该县将他作为“爱烛行动”的资助对象,不仅连续3次资助他治疗,还主动联系志愿者每月定期到他家中进行义诊。
同时,教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原由单位(学校)负担部分,现已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使教师幸福指数节节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