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杏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新闻

第A3版
连线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岗教师山村教育情
通讯员 罗筱冰

    ▲曾爱民这位大哥哥和他的小弟妹们亲密无间。       罗筱冰 摄

    通讯员 罗筱冰

    他,从湘西到湘中,走进贫困乡的边远山村,选择大山作为青春的背景,用爱心点燃贫乡学子的希望,用激情和信念诠释特岗教师的内涵——甘于平凡,乐于清苦,勤于奉献。他叫曾爱民,新化县科头乡小浪小学特岗教师。

    一年前,曾爱民考上了新化科头乡特岗教师。光阴荏苒,一载青春逝去。初到学校的情景却依然挥之不去:七弯八拐,出现眼前的哪是学校?教学楼是四处加撑的民国时期的砖木房,楼板磨损破烂不堪,土操场满是泥泞,课桌凳缺胳膊少腿,木黑板斑斑驳驳。由于这里的老师都是本地人不住校,曾爱民连个住宿的地方都找不到,出行更是山路十八弯。信息闭塞,手机信号不畅通。交通不便,买菜、买生活用品和洗澡成了大难题,得步行数里去赶五天一场的乡村集市,一次买足一周的菜。一个大男人,第一次为自己的衣食住行伤起了脑筋。工作一个月下来,领到手的工资才700多元。得知这一情况,父母和女朋友都坚决要求他回去,但曾爱民依然坚守在科头乡。

    面对艰苦环境,想想逐渐年迈的双亲,看着学生们一张张渴求知识的脸和家长们充满期待的眼神,曾爱民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最终,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坚定了他的信念,他说服了父母和女朋友,把根深深扎在当初填报的科头小浪小学这一“特定岗位”上。

    在生活上,曾爱民无微不至地照顾学生。离校远一点的山里孩子要走近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能赶到学校,往返学校往往是两头摸黑,来校前匆匆吃的那点早餐在上学路上就消耗掉了。他就隔三差五给困难学生蒸苞谷、煨红薯、煮鸡蛋。他的房间里方便面一箱一箱的,就是给饥饿了贫困学生救急的。他还时不时从口袋里掏出几块钱给特困学生做生活费,或者叫那些学生到他“窝里”打聚餐。学生生病时,曾爱民帮他们支付医药费。学生得到帮助的同时,曾爱民不多的工资也顶不住了,他的手机经常因欠费停机,不得不时常向同事们借钱。即使生活如此困难,他还是乐此不疲。曾爱民常说:每当看到学生送的自制的节日贺卡或手工制作品,收到学生送的鲜艳野花,看到他们快乐地成长,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针对这里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知识面窄,学习基础差,又缺乏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等情况,面对这里的新环境、新学情,针对班里的现状,曾爱民虚心向学校领导和老师请教。在他们的建议下,曾老师开始了全面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性格态度,积极与家长沟通,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段时间后,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养成,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好转,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开阔他们的视眼,每次外出都不忘为学生购买一些课外书、小奖品,还特地买来录音机教他们学英语,看着他们一点一点进步,曾爱民感到无比欣慰。

    经过一年多的磨砺,曾爱民对“特岗”的这里不再感到陌生和迷茫,而是不离不弃地坚守。他说:“尽管身在异乡,但会用我的坚韧与责任,继续献身于科头乡的教育事业,相信我能为这个贫困乡的山村孩子点燃一片希望!”同时,他更加坚信,通过不懈努力,自己的理想和汗水会在这片业已热爱和坚守的贫瘠土地上绽放出烂漫的山花。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广告热线:(0731)84326418 传 真: (0731)84326418  订报热线: (0731)84326408
邮 编: 410071 邮 箱: kjdbcb@vip.sina.com.cn  全年订价:87元 零售每份:2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新闻
   第A3版:连线
   第A4版:校园
   第A5版:纵横
   第A6版:杏坛
   第A7版:杏坛
   第A8版:视点
   第B1版:综合
   第B2版:科普
   第B3版:健康
   第B4版:湘韵
   第B5版:专版
   第B6版:师说
   第B7版:成长
   第B8版:论坛
特岗教师山村教育情
人生不平凡
对每个学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