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6版:研讨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新闻

第A3版
连线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浅谈对话教学的误区
熊猛

澧县第一完全小学 熊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教学中,对话教学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语言形式,它可以是双方生活、精神、情感的交流,也可以是相互信赖氛围下的启发,交流后的赏识与愉悦。是教育者为深刻把握文体语言、情感、内蕴而组织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多元交流活动,对话中所蕴含着的民主平等、交往合作、开放创新,正是现代教育所应该追求的一种精神。

然而,由于我们部分语文教师存在着对对话教学概念的误解,导致目前的语文对话教学出现了几个明显的误区:

(1)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观念上的偏差和习惯力量的影响,有不少教师将对话教学演变成了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单纯的师生问答。教师成了“对话”情境的制造者、“对话”话题的发起者、“对话”过程的控制者、“对话”结果的裁定者。学生只是课堂的陪衬,如《背影》一文中,大多数教师惯用的做法是:设计几组问答,第一组:本文写了件什么事?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的情感?本文为什么以《背影》为题?第二组:作者前后心情一样吗?父亲给“我”买橘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吗?第三组:课文写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是怎样描写的?有什么作用?学生在疲于应付的状态中回答完毕,学习也就圆满结束了。这样的课堂模式,表面上看似完成了教学任务,且课堂气氛热烈,师生间“对答如流”,然而文章所透射的无言至爱与动人真情的内涵却并没有使学生得到感悟。

(2)忽视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关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忽视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对话行为无所依附。对话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观点,表达主体与文本作者之间交流的感受与体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对话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也是与学生互为主体的对话者。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对话往往显得肤浅苍白。究其缘由,就是忽视了与文本对话这一种重要环节,或者说在处理这一环节时只是虚晃一枪,并未落到实处。如《将进酒》可谓是李白的巅峰之作,其惊天地、泣鬼神的神韵为后人追捧,然而在大谈其浪漫,狂傲、放旷等之外,本诗究竟是要传递作者怎样的心声?探究者甚少。因为诗中既有“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及时行乐的姿态,又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积极进取的思想,既有“钟鼓馔玉不足贵”的蔑视,又有“唯有饮者留其名”的向往。故而,有人解读为是“人生失意的愁绪”,有人解读为是“继续进取的宣言”。究竟表现了万古之愁,还是今世之奋呢?可叹的是,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积极组织、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的并不多见。

(3)忽略了对话的辅助性手段

对话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局限于言语交流的显性形式。但目前语文对话教学的现状来是,执教者经常使用的对话手段往往局限于问答、讨论、朗读、争鸣等方式,而忽略了回忆、写作、训练等课外辅助手段。其实,文本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在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或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朗读式、背诵式,仿写式、续写式、改写式等都是常见的对话方式。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广告热线:(0731)84326418 传 真: (0731)84326418  订报热线: (0731)84326408
邮 编: 410071 邮 箱: kjdbcb@vip.sina.com.cn  全年订价:87元 零售每份:2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新闻
   第A3版:连线
   第A4版:校园
   第A5版:助学
   第A6版:杏坛
   第A7版:关注
   第A8版:广告
   第B1版:新闻综合
   第B2版:科普
   第B3版:探索
   第B4版:湘韵
   第B5版:文化
   第B6版:师说
   第B7版:成长
   第B8版:攻略
   第C1版:科教论坛
   第C2版:探索
   第C3版:课题
   第C4版:课题
   第C5版:课题
   第C6版:研讨
   第C7版:探索
   第C8版:策略
小学阅读教学对话策略研究
文言文教学中的对话策略
浅谈低年级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谈对话教学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