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5版:课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新闻

第A3版
连线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陈尊华 皮修锡

澧县教师进修学校课题组 陈尊华 皮修锡

由我校校长皮修锡主持的省级重点资助课题《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已经开展了近两年时间。由于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省继教中心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和支持,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攻坚克难,现已基本达到课题研究中期目标,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下面就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陈述,敬请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一、课题简介

(一)课题由来

澧县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的《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列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湘教科规联2009〈003〉,课题批准号XJK08JJZA007)。

(二)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构建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优化网训过程,研制网训评价,丰富网训作业;

2、通过本课题研究,认识、总结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规律,掌握网训方法;

3、通过本课题研究,帮助中小学教师形成网络自主学习、反思、研修的习惯和能力。

(三)研究内容

1、调查研究。对我县中小学教师参加上一轮继续教育的情况和百名班主任国网培训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从实践层面上总结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经验和不足,提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设想。

2、模式研究。构建具有澧县区域特点的网训模式群,即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运行模式、组织模式、内容模式、方法模式、评价模式。

3、总结推广。总结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的经验和成果,立足澧县,对构建的网络培训模式进行推广,争取产生较强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

二、研究情况

1、课题立项。2008年11、12月,我校课题《教师培训模式及实效性调查研究》申报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立项。

2、开题论证。2009年6月16日,省中小学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科研部主任谢先国、副主任黄佑生、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咨询评审鉴定专家杨万新三位专家,到校指导课题开题论证。

3、调查研究。2009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课题组对我县中小学教师参加上一轮继续教育的情况和百名班主任国网培训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撰写出《澧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4、成立子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组选择5所城乡中小学校,分别承担了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运行模式、组织模式、内容模式、方法模式、评价模式的研究任务,并于2009年11月集中组织开题论证。

5、2010年3月,召开课题研讨会。课题组(含五个子课题组)主研人员通报课题研究的进度,提出课题研究中的困难,探讨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和架构,部署课题中期评估准备工作。

6、2010年5月13日,召开子课题中期成果交流会。课题组全体成员、五个子课题乡镇中学校长和主研人员近30人参加会议。会议听取了“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组织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子课题组的成果交流和两位老师参加网络培训的感悟体会,五个子课题组之间进行了广泛而积极的研讨、互动,明确了后段课题研究的工作思路。

7、2010年6-9月,课题组搭建5个子模式的基本框架,并开始初步形成完整的模式体系。

三、阶段成果

(一)初步形成的基本观点

1、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的构建必须遵循目标性、可行性、创新性、针对性原则。

目标性原则。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的构建,要以国家、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文件精神为依据,以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为基础,以网络为学习平台,以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尽可能做到准确定位培训目标,合理组织培训运行,科学选择培训内容,有效开展监管评价。

可行性原则。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的构建要具有可操作性,要综合考虑地域经济、培训师资、硬件条件、参训者学习技能的适应性,要设计清晰的程序和结构,以利于培训机构按程序组织、运行、管理、评价培训,利于培训教师选择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法,利于引导和规范参训教师有序、真实地参加培训。

创新性原则。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的构建要按照国家教育部《2008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要求,突出网络培训模式的发展和创新。

针对性原则。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的构建应尽可能避免和克服以往教师培训针对性不强的弊端,以教师为本,以岗位为本,以问题为本,以教师在岗学习、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认识论的取向,努力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由运行模式、组织模式、内容模式、方法模式和评价模式五个板块构成的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能够克服传统教师培训的诸多弊端,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3、三个阶段(准备-实施-总结)有序推进,外力推动(行政推动、机构推动、认证推动、学分推动)和内需驱动(课题驱动、博文驱动、友情驱动)有机结合的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运行模式,既有政策的强制性、统一性,又有学校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既有对教师群体的普遍性,也有对教师个体的针对性,能极大地调动教师参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以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为基础的,以网络为学习平台的,由校本培训、片区联合、网络磨课、好课上传、博友交流等结合的多元、立体的组织模式,能极大地丰富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组织形式,对落实培训计划、完成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5、以出色完成“规定动作”(必修课程)和精心设计“自选动作”(自主开发叙事类、案例类、议论类、技术类博文)有机结合构建的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内容模式,既体现了培训课程的严肃性,也呈现出课程开发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关注教师培训学习兴趣,重视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6、构建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方法模式,必须突出网络培训特色:一方面要坚持基于网络环境的合作交流、案例教学、示范模仿、情境教学等基本的教学方法模式,另一方面可设计开辟图文课堂、视频课堂、博客课堂等模式。组织教师参加网络环境下的情感体验、案例分析、互动交流、座谈讨论、成果分享等丰富多彩的网上学习活动,可极大地拓展教师的学习方式,增强网络培训的人文性、创新性和开放性。

7、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的构建,还应该形成以学时、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作业与实践、培训效果为主体结构的评价体系和案例、课例、磨课、好课、叙事、评论、反思、图文、视频、博文十类网络培训评价标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广告热线:(0731)84326418 传 真: (0731)84326418  订报热线: (0731)84326408
邮 编: 410071 邮 箱: kjdbcb@vip.sina.com.cn  全年订价:87元 零售每份:2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新闻
   第A3版:连线
   第A4版:校园
   第A5版:助学
   第A6版:杏坛
   第A7版:关注
   第A8版:广告
   第B1版:新闻综合
   第B2版:科普
   第B3版:探索
   第B4版:湘韵
   第B5版:文化
   第B6版:师说
   第B7版:成长
   第B8版:攻略
   第C1版:科教论坛
   第C2版:探索
   第C3版:课题
   第C4版:课题
   第C5版:课题
   第C6版:研讨
   第C7版:探索
   第C8版:策略
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运行模式初探
构建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评价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