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娄星区万宝中学 苏玉丽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在小学阶段,要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而所谓的“潜能生”大多是从接受学校教育开始,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学习障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教师尤其值得注意的。下面就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集中精力听课的习惯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好动又好奇、精力不易集中,他们的思维模式也处于具体向抽象的发展阶段。因此,教师要尽量把真实、鲜活的数学模型带进课堂,由此来组织教学。这比教师的单纯讲解更有效,可以吸引学生并触动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自学课本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坚持课前、课内、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
1、课前预习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个首要要求,没有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没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在听课过程中,学生不免就有生吞活剥的感觉。因此,我的每一堂数学课都有课前阅读课本这一环节。
2、课内阅读,是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数学课本,是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数学课本,没有故事情节,吸引力小,可读性差。所以开始可由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具体地指导学生如何抓住课本中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怎样理解数学概念,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要进行圈点批划,咬文嚼字,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掌握数学概念。
3、复习课本是指导学生养成在做作业前,一定要先复习再做作业并养成习惯,对数学问题尽量探索出一题多解,找出更好的解法,把试题及其解法,尽可能地推广和引伸。学生钻研课本,复习课本的习惯一旦形成,对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
四、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主要靠课内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家庭作业题要认真设计,数量要少,质量要好,解题的要求要高。由于题量少,学生负担轻,积极性高,学生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更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五、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习惯
学生在完成好作业的同时,要求学生要及时检查验算。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评价,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如口算的家庭作业,可由教师指定范围和数量,由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计时,自己口算,自己用笔算检查订正。指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分析并登记错因,认真改错,是培养学生自我检验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作业正确率的有效方式。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