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福临中学 朱煌达
对于教师来说,情绪并不仅仅是个人的内心体验,它还直接作用于教育对象,成为一种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因此,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祥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教师要学会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节,缓解和减轻心理压力,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缓解首先可以调整认知,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世界。情绪放松训练可以采用:(1)放松训练。即通过肌肉的紧张与放松的练习,从而使人体验放松的快乐,达到控制情绪强度的目的。神经的放松,尤其是大脑的放松对于消除紧张情绪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转移注意力。人们在很多情况下产生的紧张情绪是由于他们过分注意那些令他们担心的事物或情境所造成的。由于他们的注意和紧张构成了一个相互强化的系统,越注意越紧张,越紧张越注意,恶性循环,使心理压力不断加强。因此,转移的方法可以有很多,如经常进行体育训练,适当从事一些家务劳动,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手工劳动,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还可以为社会或他人做一些好事等等。(3)与人交谈。因为教师工作的方式是相对独立的,容易造成教师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交往范围的狭小,所以,当教师出现压力和心理紧张时,应与人交谈,以排解心中的孤独与苦闷,取得家人和朋友、同事以及社会上的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消除紧张情绪。(4)情绪对比。即是使两种对立情绪发生冲突,使正面的积极情绪战胜消极的反面情绪。具体做法就是当教师感到紧张、压力过大时,找来一些极幽默的笑话、相声、漫画、书籍等来听或看,并从内心发出开怀大笑。因为人在笑时可以帮助人们减轻疼痛和不舒服感,消除厌烦、忧郁和紧张的心理状况。
(二)磨炼意志,增强抗压性
心理压力是人们对外界刺激进行反应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它的大小因人而异。同样的事件或刺激情境对不同的心理压力的大小是不同的。抗压性较强的人,对于系统刺激所感到的压力就较小;抗压性小的人,对于系统刺激所感到的压力就较大。所以,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磨炼人的意志力是增强抗压性的有效方法,也是减轻心理压力的重要心理基础。(1)教师要明确自己行为的目的性,增强教师育人的神圣感、使命感、责任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在行动上克服受暗示性,不屈从于周围人为的压力,不为别人的言行所左右。(2)教师要加强意志果断性的锻炼。为此,就是必须全面而深刻地考虑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方法,懂得所作决定的重要性,明辨是非,当机立断,克服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3)教师要注意自己自制性的培养,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懒惰、恐惧、紧张、愤怒和失望等不良情绪。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圈
教师要学会与人交际,善于与人交际,将自己和谐地融入到各种人际关系中,保证健康的心理,更好地教书育人。其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尤为重要。而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是必须成为与学生沟通的“高手”,知晓学生的“内心世界”。(1)调整与学生交往的态度,这是师生间沟通成败的关键。学生是善感的,他从老师的眼神、语言、语调中就能感到老师是否喜欢自己,从而据此做出相应的反应。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我们往往能从别人的脸上读到自己的表情。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际交往态度决定着交往成败的道理。因此,把自己的学生想象成“天使”,就能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2)避免使用易造成师生沟通障碍的不当语言。教师在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不能使用发号施令的语言,如命令、威胁、强加于人的观念、过度的专断等,这些做法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即使口头上表示顺从,也不容易产生积极的行为。教师不要傲慢无礼,如训斥、揭露等,此类做法有明显贬损学生的意味,从而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可能出现反攻击的心态。教师还不能使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如暗示性中伤等,教师使用此类语言是希望学生听懂弦外之音,但是此类语言往往对学生的伤害非常大,因为其用意中隐藏着的是对学生的厌恶和轻视。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教师的工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诸多挑战,教育工作者要注意用积极的情绪进行创造性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用成功去体会生活的喜悦,从而享受教育工作的全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