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3月2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形成42家规模以上企业集群
一棵“独苗”长成一片产业“森林”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琼 通讯员 胡文杰

  3月24日,位于津市高新区的湖南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L-草铵膦源源不断下线。公司董事长范谦告诉记者:“二期项目发酵法生物制造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建设,将于6月投产。”

  利尔生物是一家集医药、农药中间体技术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合成生物企业,国内首创“L-草铵膦大规模生物合成技术”,具备从菌株构建到商业化量产的生物制造全链条能力,目前精草铵膦产销量居世界第一。

  2021年12月,利尔生物从四川整体迁至津市高新区,一期投资12亿元,建设年产2万吨精草铵膦生产线,2023年8月投产。“如今,我们总部就在津市。”范谦说。

  利尔生物为何整体搬迁?

  “应大客户需求,我们必须赶在2023年10月底前,具备万吨级供货能力,但企业原址扩能几无可能,用地选择成为当时最棘手的问题。”范谦回忆,焦头烂额之际,想到了合作伙伴湖南引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前期了解到津市的产业基础较好,于是2017年将公司第一个中试基地放在津市。”引航生物总经理蒋炳军说,2018年合作伙伴利尔生物前来考察,被津市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势头与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为后来企业搬迁埋下伏笔。

  当年12月,四川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迁至津市,更名湖南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到一年,一个占地457亩、建成面积350亩的大型工厂进入试生产运营,创下利尔集团有史以来最快速度。

  在津市高新区,像利尔生物一样从其他城市迁移至津市,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故事有不少。

  1978年成立的津市酶制剂厂,是湖南早期涉足生物领域的公办企业,也是该领域的一棵“独苗”。然而,公办企业在国企改革中面临经营困境,津市为保护这棵“独苗”,推动企业完成公转民营改制,更名为鸿鹰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后更名为鸿鹰生物)。

  2017年,津市抢抓产业转移契机,与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溢多利生物重组鸿鹰生物等企业,累计投资30亿元,收购4家津市生物医药类企业,新建科益新生物、康捷生物等,为津市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基础。

  津市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刘烽告诉记者,“从企业‘独苗’到产业‘森林’的跨越,津市抓住了产业转移发展契机。”

  当前,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已形成以利尔生物、引航生物、溢多利生物等为龙头的42家规模以上企业集群,2024年产值达68亿元。津市高新区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甾体原料药和中间体生产、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酶制剂生产、出口基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
站长统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