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振亚 通讯员 陈苏宁
“以前是想办的不想办的都不得不大操大办,现在是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人情负担轻了,人情味更浓了。”1月23日,汨罗市白水镇白水社区党总支书记钟卫说。
去年以来,汨罗市委将移风易俗列入全市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事项清单,汨罗市委社会工作部充分用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机制,通过全域推广“群英断是非工作法”,引导群众除陋习、树新风。据统计,去年以来全市婚事新办467起、丧事简办965起、余事不办3025起,为群众减少人情开支、节约资金约3262.4万元。
“汨罗的做法概括起来就是,基层组织主推、人民群众主动、村规民约主导。”汨罗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郭艳阳说,得益于“三主工作法”,移风易俗工作在汨罗迅速打开局面、取得成效。
基层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汨罗市积极发挥乡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主推作用,用好“摸排劝导”“督导考评”机制,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落细、落实。白水镇74个党小组、388个村民小组通过党建引、群众议、村级推,明确“不飘彩球彩带、不放花炮、不乱搭拱棚”目标,引导群众算好“经济账、人情账、时间账”,常态化开展宣传引导、摸排劝导、服务指导工作,坚决抵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闹烧火佬”等行为。汨罗镇瞭家山社区做好“党建+志愿者”文章,3个党支部156名党员带头示范,积极投身殡葬改革、禁燃禁放等工作,实现社区无活人墓,火化率达100%。同时,汨罗市各地积极发动红白理事会、退役军人之家、老年协会、文明劝导队等基层群众组织力量,当好移风易俗的组织者、推动者、监督者。
群众是移风易俗的主体,汨罗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主动性。“这几天年轻人陆续回来了,大家也要做好宣传,劝导年轻人不要整‘无事酒’。”1月23日上午,罗江镇罗江村梁家坪屋场的“话事佬”梁光华,利用屋场开展的写春联活动向居民宣传。罗江镇结合基层民主自治品牌“罗江夜话”,发挥“话事佬”作用,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同时,聚焦榜样领航,罗江镇每年开展最美系列评选,敲锣打鼓、进村入户送荣誉,激发移风易俗活力。古培镇充分发挥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的作用,带动民风转变。古培镇南环村老党员邹贤珍在百岁寿庆前,将儿女用于摆酒办客的5万元全部捐献出来,在组内新修一口山塘,引领周边居民主动移风易俗。
汨罗市通过推进村规民约提质行动,把移风易俗内容融入村规民约,发挥村规民约在移风易俗中的主导作用。白塘镇马厅村的“丧葬事,三日结,不打路祭不唱戏”,新市镇新阳社区的“红白事,简俭新,禁鞭禁炮一拱门”,川山坪镇玉池山村“丧葬事,节俭办,不发礼品讲人情”,桃林寺镇武穆村“婚礼去排场,一对好青年”等村规民约,让群众一看就懂、一听就会,有效推动移风易俗的普及和深入。
此外,汨罗各地还通过组织群众观看《今年过年就结婚》《良俗》等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编演移风易俗题材的花鼓戏《平民领袖》、小品《不要彩礼要幸福》《婚丧嫁娶树新风》等节目,让移风易俗融入群众生活,引领群众向上向善,争当文明新风的倡导者、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