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制造业闪亮名片
长沙经开区制造业迈向智能化

    经开区大景。舒展 摄

    上海技术交易所中南中心。舒展 摄

    铁建重工产业园。谭园 摄

    广汽埃安生产线。谭园 摄

    “中南·三一科技城全球AI数实融合产业科创基地”正式发布并签约。资料图片

  王 茜  胡 鸽  欧亚琦

  12月26日,开元仪器检验检测设备特色产业园研发中心项目在长沙经开区正式开工。项目总投资2.5亿元,致力于智能化仪器设备生产研发与产业创新。始创于1992年的开元仪器是园区最早的一批企业之一,这一项目的启动,是开元仪器自身发展的里程碑,也是长沙经开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长沙经开区持续聚焦制造业转型升级,通过政策引导、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等多措并举,为企业搭建起广阔的发展舞台,锚定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目标,持续擦亮“湖南工业看长沙 长沙工业看星沙”的闪亮名片。

  政策引领,环境优越促发展

  政策春风的吹拂,为长沙经开区制造业播撒下希望的种子;环境沃土的滋养,则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长沙经开区是湖南首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十强开发区,是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区块,拥有商事主体2万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400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45家,形成了工程机械及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生物技术及生命健康“五大产业”格局。

  “硬核”举措助力更多“创新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长沙经开区今年启动数字化转型“数智先锋”试点企业申报,带动63家中小企业的266个应用场景参与申报,评选出3个“数智先锋”试点企业、41个优秀场景。其中,中电凯杰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维胜科技电路板有限公司入选工信部2024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长沙经开区正加速构建产业基金新生态,继30亿星城经开产业基金后,再推科创基金与重点产业专项基金,双管齐下升级基金体系。科创基金聚焦早期硬科技,助力初创企业创新升级,特别设立种子和天使子基金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支持,子基金规模分别不低于3000万、5000万,母基金出资最高可达70%、50%。重点产业基金则瞄准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及生命健康、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远期双基金规模共达200亿。

  目前,长沙经开区还在继续完善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产业投资基金体系,构建产业发展“强引擎”。

  早在2021年,为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敢转”“不会转”“资源少”“管理难”的问题,长沙经开区创新推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揭榜挂帅”机制,年度发榜鼓励企业揭榜挑战,优秀项目可获高达800万元奖励。四年来,已立项27个项目,成功打造18个全国领先的高端装备+数字孪生、+区块链等应用场景,其中7个项目荣获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国家级、省级荣誉。

  “智改数转”、科创基金和重点产业专项基金的设立、“揭榜挂帅”机制……一项项政策在创新激励、人才引进等方面为制造业发展铺设了快车道。

  创新驱动,科研赋能强实力

  在长沙经开区这片创新热土上,创新驱动如同强劲的引擎,为制造业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科研实力的提升,是长沙经开区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有力支撑。

  11月19日,中南大学校友企业家联谊会2024年年会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在长沙召开。会上,中南大学、长沙经开区管委会与三一集团联手宣布,将在三一科技城共建“湖南新质生产力高地”,涵盖13大创新中心及10余家国家级校企联合实验室。

  前沿的科学技术与实际的产业需求紧密结合,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

  2023年12月,上海技术交易所中南中心落户长沙经开区。截至2024年10月,累计促成技术交易金额达9000万元,为湖南省内工程机械、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龙头企业提供权益登记、数字化服务和法律维权援助等一站式服务。

  此外,长沙经开区还积极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10月31日,最大开挖直径达16.64米的“江海号”在铁建重工长沙第二产业园下线,这是我国迄今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这些年来从盾构机、钻爆法隧道装备、铁路道岔,到掘锚一体机、采棉打包机、高原空间站,首台套产品竞相涌现。“铁建重工的研发能力,完全可以做到‘走在别人前面一点点’。”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晖多次谈创新驱动,“关键是‘快、准、美’。”

  12月9日,五新装备并购重组收购两家小巨人企业,成为北交所首单定增收购案例。五新装备负责人介绍,公司已拥有专利超300项,其中发明专利超70项。每年投入不低于销售额5%的经费用于研发。10年前,工厂200多人,产值1亿多元;如今,还是原班人马,公司产值已跃升到近10亿元。

  在长沙经开区这片充满活力的创新沃土上,诸多全国首创、率先突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引领性标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山河智能在国内率先踏上了大型工程装备结构件数字孪生标准及成套应用的建设之路;镭目科技在全国率先攻克了转炉炼钢、连铸结晶等复杂特殊场景下的高精感知及虚实同步核心技术;天河国云首次探索应用了区块链技术,打通了上下游数据与资源的协同通道……

  探索智能,融合应用谋新篇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在长沙经开区,一个个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愈发明显。

  作为长沙经开区的首位产业,2024年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链升链”,新能源化进程加速,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9.3%,占比达55%。

  在广汽埃安长沙智能生态工厂,53秒即可下线一台车,并实现由数据互联和数据决策驱动的柔性定制生产,让车型生产切换0损失,并能提供外观、内饰等不同配置超过10万+个性化选装方案。

  依靠“链生链”“链升链”,三一在规模、产能等醒目标签之外,还在园区裂变出了三一锂能、三一红象、三一氢能等一批新企业。以三一锂能为例,今年前三季度,三一锂能实现产值9121万元,同比增长100%;完成研发投入4323万元,同比增长100%。

  今年,长沙经开区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发布全国首份园区级“人工智能+”场景建设指南,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新探索。人工智能科创园今年新引进优质数字项目30个,新引进项目当年投产率70%,实现税收同比增长60%。

  202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和“二次创业”的产业重任,长沙经开区将坚持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抢占“四个制高点”,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六大计划”,促进满天星计划、星创荟综合平台和科创基金“三个一”科创支撑体系加快落地,聚焦主导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头部化的方向,全力以赴促转型,奋力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