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术当“回到生活”

  板凳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个论断被许多艺术家奉为圭臬。但这个论断还有延续的问题:艺术从生活中来了(源于),又超越在生活之上了(高于),然后呢?是不是就“高高在上”,离生活越来越远了?现实中,许多流量大作可能拿了这样那样的大奖,但群众也越来越看不懂、不爱看。

  2024年夏天,笔者在湖南博物院参观了苏高宇先生的画展。感谢他解答了我的疑惑,那就是:艺术“高于生活”之后,应该再往哪里去?以苏高宇先生为例,他的中国画固然继承了许多传统文人墨客的雅好,但在题材上、手法上更注重自身拓展,总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入画,这是源于生活;但他又以自己的画笔和诗文加以升华,这是高于生活;然后装点居室以娱自己,为特色产品做包装以馈桑梓,为大众办展以悦人民,做到雅俗共赏。这,大概就是“回到生活”吧。

  “回到生活”,才是艺术家最重要的追求、最难得的境界。明星扎堆、投资巨大,但拍出来的电影票房不佳;著述千言、拿奖手软,但读者寥寥无几;泼墨酣畅、执意以求,但书写描绘的作品无人问津,等等。时下种种现象,应该与创作者不懂或者不能“回到生活”息息相关。

  “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回到生活”,是新时代对艺术创作提出的新课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要求艺术家的创作要以创造美好生活为宗旨,哪怕是讽刺、暴露、批评的作品,也终归是要成为美好生活的动能。“回到生活”,是艺术创作本身必须遵循的内在规律,也是破解“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千古难题的“钥匙”。“回到生活”,才能使作品真正因植根人民的生活而获得永久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
站长统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