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婷 肖中云
“学校毕业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强大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非常符合我们的用人需求。”在10月底举行的湖南工学院2025届毕业生秋季供需见面会上,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表示,这已是该企业今年第三次来到湖南工学院选才。
近年来,湖南工学院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引导作用,以“三着力三促进”构建“产出导向”教育评价体系,破题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推动学校高质量快速发展,书写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崭新篇章。
促进理念转变,重塑评价导向
在刚刚结束的“华中数控杯”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湖南工学院的两支队伍与全国730所高校的10万余名学生同台竞技,分别荣获国家一等奖和三等奖,而该赛事国家一等奖获奖率不足3%。这一成绩得益于学校坚持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赛教融合与创教融合,探索构建“四个融合”的工程教育体系。
湖南工学院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系统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纵深推进“三全育人”,着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向善的人性和高尚的人品,近年来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省高校党建“标杆院系”2个;省高校党建“样板支部”5个。
学校坚持“应用为本、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扎根衡阳,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建立评价标准立体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过程标准化、评价手段数智化的评价体系。近三年,学校在各类国家学科竞赛中收获国家级奖项289项,省级以上奖项765项。
促进机制完善,激发评价动力
2023年湖南省思政课教学设计大赛中,湖南工学院思政课教师伍小乐教授获得省级一等奖。近年来,湖南工学院不断创新教学工作与课程评价,建立闭环质量监控与评价流程,推动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一流课程65门,涌现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8名省级教学名师。
实施“帮扶-合格-优质-标杆”四层级的课程教学质量等级评价制度,力推“金课”建设。校企合作打造23个“课程群+三级项目式”工程教育体系,开发产教融合课程232门。
教师评价改革方面,学校确立贡献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实施“代表性成果”评价及“一人一议”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全方位激发教师教学活力。数据显示,教授授课本科生比例已连续三年保持在89%以上。
科研评价改革中,学校创新实施“教授、博士企业行”行动计划,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改进和项目研究,三年来完成横向立项1099项,合同金额达2.1亿元,到款经费1.5亿元。
学校在专业评价方面推行“设置-建设-合格-水平-认证”的专业建设效果评价制度,推动专业动态调整与质量提升。过去五年,学校新增机器人工程等“新工科”“新文科”专业10个,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专精特新产业学院”1个。
促进数字转型,提升评价实效
“作为湖南省第一所响应教育部号召开展‘慕课西部行’的学校,我校一直支持新型教学模式研究,助力高等教育变革。”在湖南工学院的智慧教室,湖工师生们跨越数千公里山水与西部7所大学同上一堂课。
近年来,学校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智慧教室与虚拟仿真实验室,设有虚拟仿真实验基地,提供150项虚拟仿真项目,确保实习评价的信息化。引入多个在线课程平台,推动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保证课程教学评价的数字化。与广州欧赛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善教学监测与评价系统,利用大数据实现对学生成长的动态分析,提升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产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过程化,通过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评价方式,老师从单一的评判者变为学生的激励者、示范者、引领者和发展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老师教学方法的持续改进。”该校党委书记曹执令表示,下一步该校将大力推进改革任务落实,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