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 蒋建湘
近年来,中南大学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强化有组织的科研,注重“精优特色”发展,以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重点,深化学科高位交融,开拓和发展了战略性矿产资源管理、人工智能与决策支持系统、人权法、文化法、村落文化、网络文学、医学伦理、司法政策等特色研究方向,哲学社会科学实现了新的快速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保障。2020年以来,学校每年投入超1000万元用于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先后设立了科研基地专项经费、学术成果文库、智库专项和“高端智库”专项等,以专项资助推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与发展。先后出台了《中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培育与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中南大学前沿交叉研究项目实施方案(试行)》《中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交叉融合。
强化组织科研,加强平台建设。学校建立了金属资源战略研究院、人权研究中心、文化遗产研究院、卫生法研究中心、知识产权研究院等交叉研究机构。其中,中南大学金属资源战略研究院聚合学校地、采、选、冶、材有色金属学科体系以及经、管、法等优势学科,专注国家金属资源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为我国政府决策及金属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于2020年入选中宣部、教育部共建的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多次参与国家人权相关重要文件起草、改稿、论证工作,多次参加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议并做大会发言,发出“中国声音”。
推动学科交叉,承担重大项目。充分发挥“文理医工”多学科交叉在承担重大项目方面的优势。自2007年以来,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41项(含2024年度3项,已公示),其中具有学科交叉性质的项目占比近40%;如依托地、采、选、冶、材、经管、法律、数学等完整金属资源学科链的优势,我校先后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8项,依托医学+法学学科,我校获得2个国家级社科重大项目。学科交叉在承担重大项目方面的优势,也激发了理工科教学科研人员申报社科项目的积极性。
创新发展思路,深化文科交融。学校突破传统文科思维框架,以技术融合、学科交叉、理论创新为主要途径,开展文科研究新视角、新方法、新范式的探索,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新文科”研究学术思路与方法,并创造了一系列成果,如文学与物理学专业合作《物语诗心》已出版发行、与土木建筑专业合作的《诗话桥》获“2022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与粉末冶金专业合作《金粉传奇》获“2023年自然资源优秀科普图书奖”和“2023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面向国家战略,打造高端智库。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决策急需的重大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在支持国家决策方面“有声音、有作用、有贡献”。近年来,5份智库研究成果获评“湖湘智库研究‘十大金策’”,6份智库研究成果获评“湖湘智库研究优秀成果”;《中国法治实施报告》《中国应急教育与校园安全发展报告》等社会影响力广泛。连续举办的“法治中国·湘江论坛”,已成为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会议型智库;参与《教育法典》《学位法》等30余项国家重要教育法律法规起草、制定或修订工作,为国家教育法治体系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4年,学校出台《中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振兴行动计划纲要》并稳步推进。面向未来,科研领域将从凝练重点研究方向、打造高水平团队和平台、培育重大项目和学术品牌等方面持续发力,夯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团队和实验室基础,积极培育国家高端智库、完善综合评价体系、培育高层次人才、资助高水平专著出版等,努力推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