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教授、湖南省湘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王继平
本人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教学与研究,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区域历史文化。2018年以来,主持了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2项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其中2022年,项目成果《中国共产党文化抗战史(1931-1945)》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借此机会,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学术研究要紧跟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学术理论工作的主旋律。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具有认知与解释社会、探寻社会运行规律、提供决策咨询、传承文化等重要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中国共产党文化抗战史(1931-1945)》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而确定的。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抗日战争是一场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领域的全面抗战,而文化领域的抗战,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文化精英和进步人士以及全体中国人民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捍卫中华民族文化的英勇斗争的过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的一部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和发展谱写了辉煌的篇章。通过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可以更好地揭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文化担当和文化贡献,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和理论支持。
学术价值是申报成功的关键。学术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文化抗战史(1931-1945)》从文化抗战的视域立论,区别于以往学术界的抗战文化的视角,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抗战的历史主动性,是一个新的视角,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价值。即从文化史研究的范畴规范设计课题,比较系统地研究和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的历史;从文化抗战的视野,阐明中国共产党是全面抗战的领导核心,而且始终如一,坚定坚决,把握了文化领域抗战的领导权,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前进的方向;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层面,阐释文化抗战对中华民族精神凝聚和升华的巨大作用,揭示文化抗战对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和弘扬作用。
问题意识是学术研究的灵魂。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我们不仅要追求学术的严谨性,还要注重观点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回答理论和实践提出的新问题。笔者的成果主要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文化抗战的领导核心和中流砥柱;二是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引领抗战先进文化的发展的;三是中国共产党怎样凝聚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成果通过对文化抗战和抗战文化的研究,回答了这些问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是文化抗战的领导核心,文化抗战是中国文化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丰富的史料支撑和前期积淀是成果入选的基础。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在研究和撰述文化抗战过程中,广泛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回忆录等一手资料,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使成果建立在坚实的史料基础上,具有充分的说服力。同时,学术积累是取得成功的基础。笔者长期从事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研究,先后出版过《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纲》《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导论》《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等相关著作。这些前期基础为入选著作的撰写提供了有力的学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