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11月04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从“造神”走向“毁神”
——有感于“姜萍事件”落幕

  江德斌

  11月3日,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组委会发布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有关情况说明。在本届竞赛中,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王某某和其指导的学生入围决赛,引发社会关注。根据决赛阅卷结果,二人未获奖。据调查了解,王某某在预选赛中对其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违反了预选赛关于“禁止与他人讨论”的规则。

  此前围绕“姜萍事件”,社交媒体上充斥着“中专生逆袭”“天才少女”“平民英雄”等元素,各种话题炒作、阴谋论、质疑争论不休,令这个由企业举办的公益性数学赛事骤然“出圈”,一度引发全民关注。根据阿里发布的竞赛情况说明可知,王某某老师及其学生在预选赛中存在违规行为,意味着姜萍之前的成绩涉嫌造假。中专生“逆袭”神话破灭,数学“天才”形象也就此崩塌。

  此次事件,暴露出竞赛赛制不够完善、管理不够严谨等问题。但更值得反思的是,“姜萍事件”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社会关注?恐怕与当下社会对“天才”“神童”的过度追捧密不可分。每当有类似的新闻出现,媒体和社交平台往往会争相报道,一些无良自媒体甚至通过夸大其词吸引眼球。这种过度炒作的浮躁风气,不仅容易让公众产生迷思,还会助长社会浮躁风气,而忽视了培养、挖掘人才的科学规律。

  如今,事件已经尘埃落定,给了社会一个交代。而对姜萍本人,舆论不妨多一些宽容,不要对其过多打扰。希望媒体和社交平台能够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主动遵守理性、严谨、求实的职业规范,不要从“造神”的极端走向另一个“毁神”的极端,引导民众回归理性思考,别再去盲目跟风。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
站长统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