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青 全杨科 杨丽红
新晃侗族自治县晃州镇向家地村是湖南医药学院的乡村振兴帮扶点。
湖南医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学科建设和人才优势,围绕乡村振兴五大目标,按照“全校一心、全员参与、全域融入、全面振兴”的工作思路,在这片土地上发力作为。他们的理念之花在这里结下丰硕的实践之果。三年过去了,昔日偏远落后的向家地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一场大治理,
村容村“质”大提升
2021年,湖南医药学院帮扶工作队入驻向家地村。工作队根据该村的资源禀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推进3A级乡村旅游景区和人居环境示范村创建工作,严格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拆二改三清四化”和“五治”及“六无一全”的要求,在保留村庄原始风貌的基础上,围绕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重点内容,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作,使该村成为小有名气的怀化市十大网红打卡地。
工作队还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纳入村级自治管理和村规民约中,通过强化村民“门前责任三包”责任、每月的村庄“清洁集中日”行动,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让村庄真正实现从“一时美”到“一直美”的转变。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工作队引导村民一手“造”风景,一手“卖”风景,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村中的赏花亭、游步道、风雨长廊、观景栈道、小公园、小花园、侗鼓楼等成了向家地村旅游新名片,并同步衍生了返乡创客、民宿老板、鱼塘主等10余种职业,直接带动乡村人均年收入大幅度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7万元,“造血”功能逐渐增强。
和美庭院成为村民的追求。在向家地村易地安置点,76岁的吴福香用山间捡来的花草石木,自行搭建了药园、花园和景观池。她表达心声:“村子越来越漂亮,我作为村里的一份子,应该锦上添花。”
一株黄精药,
产业就业同步兴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驻村之初,工作队针对产业单一、人口外流、老龄化严重等难题,精心谋划,扬长避短,抓住该村盛产黄精的地理优势,以黄精种植作为发展产业突破口。瞄准怀化聚力打造中国南方“中药谷”战略目标,发挥学院的学科优势,先后组织20余名专家教授实地调研,成立中药栽培科研团队和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与县政府就侗医药研发和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引进社会资本、鼓励农民以地入股、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流转村民土地、林地1130亩建设黄精栽培和野生黄精保育基地,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推动实施“道地药材+文旅康养”产业发展。
2021年以来,湖南医药学院先后组织30多批次专家实地培训,帮助村民提高黄精种植水平。主动联系大型药企,引进社会资本近200万元,通过共同种植、收购和加工特色道地药材等方式,为村里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村里成为湖南省首批中医药康养旅游省级示范体验基地。
一花引来百花香。在湖南医药学院的助力下,新晃投资4.8亿元启动建设“黄精文化产业园”,并在园区建设黄精科普中心、武陵山片区道地中药材种子基因库、中药材(南药)监测站。搭乘“中国·新晃黄精城”的东风,以向家地黄精为标志的中药材也走向了全国乃至国际市场。
目前,该村还通过生态复合种植模式和旱地套种模式,对黄精、竹业、莲子等进行种植、加工,将林缘地带玉米和黄精种植有机结合,形成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双赢”局面。“我们项目开展第一年时,有效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110人以上。”一个工作队员告诉我们。随着村庄内乡村振兴项目不断落地开花,原本在外从业的村民回乡创业、就业。
一株黄精,让向家地人走上了一条产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快车道。
一种精气神,
素质梦想齐飞腾
这里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1936年1月,“便水战役”后,红二、六军团数百名伤病员在向家地山林中休养。后来,在村民的邀请下,他们进入村庄休整。在此期间,他们与向家地人共同劳作生活,并演绎出“一盏马灯的故事”“深夜静悄悄”等感人至深的故事。红军指挥所、红军医院、红军井、红军墙、裁缝铺红军屋等旧址遗迹仍存。
湖南医药学院党委书记张在其在调研向家地红色文化时指出,学校要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用好红色资源,通过思政+学科双引擎,构建大学生“大思政课”教育培养体系,深入实施“红色铸魂工程”,既助力学校履行培育时代新人的责任和使命,也用红色文化提振起村民“精气神”,为向家地乡村振兴增添精神力量。工作队组织修复红军医院遗址,收集红军伤员遗物和遗书、红军医院用过的医疗器械等,打造红色景点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开展“红色铸魂工程”是高校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工作队引导向家地村“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方向,在红色文化载体保护、升级、提质的基础上,将红色文化与产业发展、红色教育与乡村建设、红色旅游与休闲体验深度融合,开发了系列具有文化内涵的红色书籍、精致书签、纪念徽章、手工艺饰品等旅游创意产品,编排红色文化表演节目,以一批惠民生、利长远、增后劲的红色文旅项目,促使红色旅游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2024年,向家地村依托农文旅产业和后盾单位帮扶,将带动村集体经济创收近100万元。
工作队还引导向家地制定了村规民约,帮助村里绘制红色文化艺术墙,制作向家地宣传短视频,录制《村歌》……一系列乡风文明建设行动,不仅提升了村民整体的文化素质,也激发了村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人翁意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
如今,向家地村已成了党日主题教育、学生研学等活动“打卡”首选地。红色文化,真正成了向家地乡村振兴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的“源头活水”。今天的向家地村,开新局、闯新路、创新绩,一股全力推进乡村振兴、二次创业的势头正呼啸而起……